本报记者 李新和
翻开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两个创新工作室的成果记录,一组惊人的数据很抓人眼球:2014年以来,两个创新工作室取得生产科研攻关创新成果30余项,其中2项获得国家专利,创新成果转化于科研生产10余项,取得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2012年年初“梁兵加工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2014年“王晓毅创新工作室”正式创建。
“梁兵加工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全国首届数控加工中心大赛冠军、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梁兵所在的班组为依托创建的。该公司投入15万元,建成了融科研攻关、技术交流、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程序工作室。该工作室拥有可容纳25名学员的多功能培训教室、5台图形工作站、10台教学电脑以及10余台用于实践的数控机床。“王晓毅创新工作室”在创建之初,该公司就相继进行了场所和设施配套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制定了培训授课、业务讲座、技术交流、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内部管理等制度和管理办法。这两个创新工作室的建立,离不开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
该公司工会把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纳入工作重点,在职工代表大会和制定2014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把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与班组建设、职工培训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同时,该公司工会还与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密切结合,以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劳动模范、首席技师、集团公司和光电集团的两级带头人为领军人物,围绕科研生产和提升素质开展活动,从而疏通职工职业成长、岗位成才的渠道,帮助职工提高岗位技能与创造能力。
为给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该公司工会对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了总体策划,从组建团队、场地设施、工作制度、制订计划、落实目标等环节入手,规范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去年对各创新工作室的计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论证,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为各创新工作室的计划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持。该公司工会出资近15万元为各职工创新工作室增添了设备,先后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并结合2014年大赛年,举办数控编程、CAD绘图、基础理论、实操技巧、光电仪器装调等培训30场,累计培养技能人员600人次、技能提升70余人次,同时培养出一批80后的新型人才,这些新型人才在光电集团、河南省数控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去年6月28日,该公司工会组织各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制造车间部分工会主席等有关人员,赴中航新航集团参观学习全国劳动模范朱义兵创新工作室和班组园地建设经验,为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助推科技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凝聚职工创新创造能力、挖掘发挥职工智慧的有效形式,必须予以重视关心支持!”该公司工会负责人说。
正是有了公司领导的重视、工会组织的关心指导,2014年,该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破解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累计节约创造效益30余万元。
梁兵创新工作室成员杨莉对数控车床所用的切刀进行反复试制,使改制后的刀具柄可以装夹自制刀切片,使报废刀具重新得到利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刀具费用10万余元。
梁兵创新工作室团队总结出一套薄壁零件加工方法,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该公司工会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广大职工构建了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培育和造就了一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较高职业技能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