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小豹)“这么懂事的姑娘正值人生花季却要求死,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这样拒绝生命。”2月3日,本报以《怕拖累父母 重病少女几度轻生》为题,报道了家住武陟县大封镇大封村的重病女孩欢欢,面对每天近万元的高额医药费,为了不拖累父母竟几度轻生的酸楚故事。文章见报后,引发广大读者关注,纷纷致电本报热线表达自己的同情和关心。
家住山阳区新城街道恩华社区的杨国五说:“谁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谁不珍惜人生的青春?可是欢欢却要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段与生命决裂,这个故事读起来怎能不令人心痛。读着欢欢的故事,让我想到最多的是人生的无奈。生命诚然宝贵,可还有很多东西比生命更宝贵——在欢欢身上体现的就是对爸爸、妈妈的疼爱,害怕拖累父母,她宁愿放弃治疗,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情怀!”
某专卖店经理杨海琴说:“欢欢因害怕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拖累父母而几度轻生,这是欢欢的不幸,也是我们的不幸。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孩,我们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她这样与生命决裂。如果我们大家人人都献出一分爱,都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相信欢欢一定可以顽强地美丽地活着。这是欢欢的渴望,也是我们每一个善良的人的心愿。”
市十二中学生李蕊捷说:“我和欢欢同岁,没想到她却遭受这么大的生命磨难,带给我的感受是要对生命更加珍惜。没有等到生命的最后判决就不能放弃,欢欢要振作起来,不要以离开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要把这次经历当作一次生命的考验。欢欢加油!”
欢欢的故事在引发不少市民和网友热议的同时,也受到正在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关注。市人大代表苗金喜说,发生在小女孩欢欢身上的故事,让人感到痛心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来挽救这样一个美好年轻的生命。能够帮助欢欢的,除了父母亲情之外,更需要社会的关爱,政府救济、医疗机构、社会慈善组织都应该尽到一分挽救生命的责任,为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救助渠道。只有这样,才能让欢欢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同时也能让更多像欢欢家一样的家庭走出大病致贫的阴霾。
市政协委员商建欣说:“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些医疗救助的措施,也在逐渐消除城乡救助差异,但医疗保障制度要健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政策下,给予欢欢最大的帮助。同时,还应该从精神上鼓励欢欢,帮助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生命,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