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向人民报告·教育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转变 新气象 新进步 新提升 新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转变 新气象 新进步 新提升 新发展
——2014年教育工作亮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十大建设之职教园区一期建成投用。图为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美丽学校——焦作市第一中学。
  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我市成为全省新一轮教育信息化试点。图为焦作市第二十三中学录播教室。
  黄河交通学院成功升本,对接服务我市工业转型发展。图为该校学生在接受技能培训。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一项项教育惠民措施相继出台,一件件教育热点难点得到破解,一个个教育目标任务有力推进,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动力活力,教育转型提升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报记者 李 涛 刘会琴

  教育作风有新转变

  2014年,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遏制“四风”突出问题,教育作风得到新转变。

  市教育局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度,局班子、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180余次,听取意见、建议,掌握一手资料,为基层学校和师生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和问题。

  制定市教育局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十不准”、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十不准”,强化对教育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出台中小学教师师德“十要十不”、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为师从教底线,从严查处违反师德行为。

  转变文风会风,市教育局全年印发文件、召开会议分别压减50.4%、73.2%;大力简政放权,教育行政审批项目压减50%,教育行政服务事项压减71.4%;规范表彰培训,教育评比表彰项目压减73.9%,教育培训实行统一管理,不收取学校和教师培训费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厉行勤俭节约,实行经费支出预评审制度,“三公”经费下降39.3%。

  深化建章立制,认真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特别是制定出台了《市直教育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约谈函询暂行办法(试行)》《教育项目民主监督制度》《财经纪律法规执行情况督查提醒制度》《教育系统各类评选推选工作规范》四项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物,促进教育各项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务实高效。

  教育系统有新气象

  2014年,教育系统加强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育新风,促进教育公平,凝聚弘扬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厉行节约、廉洁高效教育发展正能量,教育系统呈现出新气象。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意见,明确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部门监督责任内容;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制定岗位权力风险防控制度,加强招生考试、教师招聘、人事任免、教育基建等领域的廉政监督;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校园活动,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执教能力,引导广大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活动,开展“学习身边的张丽莉,做人民满意教师”“学习张伟,践行焦裕禄精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2014年教师节,我市6名教师、教育工作者和1所学校受到国家表彰。

  优化教育政风行风,聘请政风行风评议代表、政协民主监督员参与教育业务工作,主动接受评议监督;加大教育纠风治乱,开展有偿补课、学校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健全网络社情民意办理反馈工作机制,迅速解决、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

  大力创建美丽学校,以“生态绿色、文明健康、创新提升、风清气正、和谐平安”为主要内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命名美丽学校101所。

  积极倡导教育新风,出台“严肃招生纪律、严格录取程序、作好政策解答、实行首问负责、严查违规行为”招生五项措施,在媒体公布并严格落实,保障中招公平公正;在媒体上发布《倡导新风 拒绝宴请》倡议书,引导广大教师拒绝升学宴、谢师宴,倡导文明社会新风尚,受到社会好评。

  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开展“平安校园”创建,近600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了专职保安,1400多所配备了防卫器材和监控设施设备。重点开展了学校食堂食品、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取缔未达标食堂41家,发放合格校车标牌260个,有力维护了校园师生安全。

  教育工作有新进步

  2014年,教育系统更加突出改革发展,更加注重转型提升,更加重视统筹谋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新增博爱县、中站区两个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总数达到5个。修武县、山阳区被省政府表彰为第四批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调整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新增专业7个,拟新增专业5个,停办调整重复专业8个;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市职业学校与53家企业进行了合作办学;1所学校通过国家示范校评估验收,2所学校分别通过省示范校和特色校中期评估验收,新争取省级示范校、特色校建设项目各1个;市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招生人数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增幼儿园52所,超额完成年增45所计划;省、市级示范园分别新增3所、19所,总数分别达到21所、42所。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焦作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办法》以市政府令颁布,民办教育专项奖励性资金由原来每年3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黄河交通学院成功升本,填补我市民办本科、职教本科两项空白;支持河南永威集团投资建设沁阳市西向高中,引导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博爱县八极文武学校投资扩建新校区。2014年11月,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先进单位。

  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焦作一中设立中韩国际班,修武一中、焦作一中分别与国外高中和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市实验小学、市道清小学、沁阳市实验小学、修武县实验中学等40多所中小学分别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小、北京星河实验小学、台湾曹公国民小学、比利时梅勒中学等国内外名校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了办学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全市共新招聘教师971人,其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97人、特岗教师345人、免费师范生29人;实施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完善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四级培养机制,实行教师培训“零缴费”制度,全年累计培训教师2万余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在70%以上,国培、省培工作绩效居全省第一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达100%,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覆盖率达100%,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达100%,建成网络直播互动教室24个,建成市级网络直播互动管理平台、网络集体备课管理平台,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在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与机制创新方面,我市受到教育部通报表彰;在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中期评估中,我市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彰,被列为全省新一轮教育信息化试点。

  教育质量有新提升

  2014年,教育系统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家进校园、学生社团等活动,各类学生社团已达3600多个,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开设中小学太极拳课程,打造太极拳传统项目学校,全市太极拳进校园覆盖率达100%。

  广泛开展新教育实验,4所农村新教育实验榜样学校入选全国首批50所“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学校,新教育童书馆落户我市,全市现有“全国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178所,新教育实验已成为我市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截至2014年年底,我市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模式,已组建“一体化”“互助式”等各类教育集团61个,发挥优质学校辐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明确提出“夯实教学基础、面上整体提升、点上名校突破、全力争创一流”目标,2014年我市高考一本上线2545人、二本上线7184人,上线率均高于省平均上线率,分别比上年提升19.9%、12.5%。

  全面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坚持以德育人、以技育人,全市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本科上线493人,比上年增加143人,增幅40.9%,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的14.3%;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我市获得一等奖22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9项,总成绩居全省第一,市教育局荣获团体奖。

  教育事业有新发展

  2014年,教育系统将促进教育公平惠民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协调和推进力度,圆满完成承担的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一些教育热点难点得到有效破解,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优化配置老城区教育资源。市一中老校区交由市外国语中学使用,2014年秋季开学高一新生已入驻上课;市教育局原址交由市十一中用作学生宿舍;学生卫生保健站原址交由市实验中学改用为办公楼,原办公楼改建为学生宿舍和餐厅,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加快推进学校项目建设。100个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项目全部竣工。新城小学、龙子心学校二期续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2015年9月前建成投用;丰泽园小学项目开始基础施工,韩公教育园区小学幼儿园项目奠基动工。

  着力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机制,实行入学“零门槛”,2014年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充分发挥了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牵动作用。同时,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主动上门对接服务,切实保障企业外地员工子女入学享受本市居民同等待遇。

  切实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与市旅游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全市中小学生凭学校胸卡等证件,都能享受本市旅游景点门票优惠政策;落实在校学生医保政策,督促指导学校主动对接医保机构,切实做好医保政策宣传和学生参保组织工作。

  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力度。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2014年全市资助学生72347人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5587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2802人、贷款金额达2083万元。

  有效破解基层发展难题。关注基层学校发展,积极沟通、主动协调,一批基层学校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直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230元提至790元,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630元、初中830元,省定市直中小学待分编制拨付市直教育系统使用,补发了市直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三年绩效工资、退休教师生活补贴,为市直中小学已评未聘教师解决了工资待遇遗留问题,为市直学校工勤人员、二级机构业务人员解决了医保遗留问题,为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教学点捐建幼儿活动室及配套设施,投入1850万元支持新城小学项目、龙子心学校二期项目、市云台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市实验小学空调供电专线改造。

  教育是战略工程,教育是重要民生。展望2015年,教育系统将坚持“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要求不动摇,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重干,狠抓落实,推进教育发展提升,力促教育公平惠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作出新贡献。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