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李文儒
》》 回顾篇 《《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低保标准持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760元,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8297万元,农村低保金1495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196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医疗救助2.2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002.9万元,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资助参合、参保14.4万人,共缴纳参合参保资金893.6万元。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共下拨救灾资金1941万元,受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出台了《焦作市救灾应急工作规程》。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广大群众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加快发展福利慈善事业,继续开展爱心一日捐,接收捐款1097.4万元。加强孤儿保障工作,下拨2014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64.2万元,因艾致孤等受艾滋病影响困难人员补助资金160万元。大力开展慈善医疗项目,为7782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和4000名贫困家庭的疝气儿童实施免费手术,为肾病患者免费透析3万多人次。
管理社会能力日益提升
扎实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市106个乡镇(街道)1826个行政村建立“三资代理”工作机制和“三票评议”考评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村级事务管理日趋规范。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在全市城市社区建立起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大幅提高五城区城市社区在职两委干部生活补贴标准,社区两委干部生活补贴由每月1370元提高到2099元,人均每月提高729元,极大提高了社区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新成立民间组织31家,全市社会组织达到1100个。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对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全市直接登记社会组织6家。扎实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和评估,参检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3%,对16家社会组织给予撤销登记。创新地名管理手段,我市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示范市。积极稳妥调整城区行政区划,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规范有序开展界线管理,确保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及早准备,周密部署,全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面启动。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政策宣传,高标准执行惠民殡葬政策,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在全市推行县(市)区、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三级源头救助网络建设,深入开展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试点,扎实开展救助活动,全市共救助7830人。
双拥优抚工作不断深化
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共下拨抚恤补助资金9407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5480余万元,下拨医疗补助资金776万元,优抚对象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抓好烈士褒扬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大力弘扬烈士精神,开展了首个法定烈士纪念日烈士公祭活动。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突出抓好退役士兵培训工作,5月份召开了全市退役士兵培训工作推进会,对全市退役士兵开展技能培训进行安排部署。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1935人,培训退役士兵1668人。妥善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共有20余名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加强军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军休人员待遇。扎实做好军供保障工作,圆满完成72列1.8万余人次保障任务。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
难点热点工作实现突破
协调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对遭遇突发性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困难家庭大学新生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家庭给予生活救助,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已临时救助9334人次673万元。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医疗救助,采取市场化运作,每年投入1000万元财政资金为15万困难群众购买商业保险机构专业服务,医疗救助对象只需承担医疗费用的5%,打造了医疗救助新模式,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已赔付8221人次790万元,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对我市商业保险医疗救助项目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6家,农村幸福院200余家,全市实现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000余张。先后吸引社会资金1300万元扶持1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继续做好敬老补贴发放工作,为全市58441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敬老补贴4633.8万元。80岁以上老人敬老补贴发放范围和标准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5月份,市人大对全市养老服务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市养老服务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服务群众效能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解决“四风”问题43个,涉及群众利益问题48个,“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全面推行服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广泛开展以“真情暖人心、满意在民政”为主题的窗口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行风建设先进单位。9月份,在省纠风办组织的行风政风评议电子测评中,该局在行政部门中位居第一。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项、行政服务事项4项,保留的2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全面提速,办结时限大幅压缩。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8月份该局被市综治委表彰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该局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查,该局志愿者服务队被市政府表彰为“第三届焦作市志愿服务市长奖十佳志愿服务组织”。
》》 展望篇 《《
工作思路: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民生保障任务繁重,社会管理责任重大,民政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刻把握新常态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民政法治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全面夯实民政基层基础,持续保障改善基本民生,积极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民政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蓄力护航。
———— 具体工作 ————
紧扣保障民生抓提升,打造惠民民政
重点:一是要保基本。保障好各类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要救急难,继续抓好临时救助和商业保险医疗救助,重点搞好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的衔接,编密织牢救助保障网。进一步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推进减灾社区建设,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三是要抓服务。着眼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不断完善“一库一网一系统”为主体的地名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地名管理水平。加强殡葬行业行风建设,给社会各界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丧葬环境。四是要早筹划。抓紧落实民政“十二五”规划预定的目标,系统评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效果,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作好充分准备。
紧扣深化改革抓突破,打造创新民政
重点:一是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重点抓好即将出台的《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力争年内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150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0张,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二是要深化社会组织改革。有序实施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做好异地商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登记管理工作。加快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大力推进社会组织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脱钩,规范公务人员在社会组织兼职任职。三是要深化城乡社区改革。继续深化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认真开展社区治理体制创新、推进多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强化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工作。四是要深化双拥安置改革。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创新双拥工作载体,把双拥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把征兵、军人退役安置、随军家属就业、优抚政策落实、涉军稳定、军供保障纳入双拥创建体系,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紧扣法治建设抓规范,打造法治民政
重点:一是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把法治思维贯穿到民政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思考问题,以法律规则、法律机制处理问题。二是要完善决策机制,切实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渎职、失职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是要实行政务公开,强化法治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多渠道、全方位将民政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部门职能、办事程序、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民政门户网站、报纸等媒体主动向社会公开,大力推行透明政务,打造阳光民政。四是要提升自身能力,强化法制保障。注重民政法制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法制工作力量,为加快民政法制建设步伐提供人才保障。
紧扣作风建设抓深化,打造廉洁民政
重点:一是要严制度,正风气。增强制度落实的刚性,从严落实以中央“八项规定”为主体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保持对“四风”问题的高压态势。二是要严责任,促落实。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治理为官不为、倡导敢于担当的六项要求》,持续加大治庸、治懒、治散、治低、治乱力度,认真解决为官不为、不敢担当、推诿扯皮、支差应付等问题。三是要严监督,促规范。持续加大对重要岗位、重要人员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要严纪律,讲规矩。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上时刻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严守财经纪律,严格落实财务制度,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严守人事纪律,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严格按规定、程序、要求办;严肃工作纪律,正规工作秩序,要讲规矩,做规矩人,办规矩事,营造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