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两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
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倡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
尽快规划建设市美术馆
规范城市户外广告管理
加快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促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促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
——来自人口计生系统的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刘 婧 本报通讯员 章宇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编者按: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创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为主线,紧紧围绕构建人口规模适中、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型社会,我市着力在改革中探索建立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公共服务、组织网络和领导保障体系,为全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累经验。

  人口均衡型社会,是以人的全发展为目标,以公平和谐为准则,以政策统筹为手段,致力于人口自身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抓人口计生就是抓科学发展、抓社会和谐、抓民生改善,着力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统筹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着重建立长效机制。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和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的有效调节,直接影响着全市经济的转型发展。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人口就是抓发展,抓计生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把人口计生工作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党政主导的领导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多个重要文件,制定了多项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利益导向、用人导向和服务管理等政策措施;严格奖罚分明的目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三线目标、三线考核、三线反馈、三线奖惩的考核评估机制,始终坚持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用人导向不动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个人重奖不动摇;坚持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后单位实行惩处不动摇;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部“一票否决”不动摇。同时,强化计生经费保障机制,牢固树立“国策要靠国库保”的理念,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计生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维护计生家庭利益,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统筹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着力优化人口结构。人口性别失衡是影响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市政府成立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设立了工作机构,抽调专人合署办公,联合执法;连续多年深入开展“三整治一打击”行动,形成打击“两非”的高压态势,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在教育成才、救助帮扶、健康关怀、奖励保障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女孩家庭予以政策倾斜,真正使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

  ——统筹人口合理流动分布,加强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服务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市积极探索在城乡建立平等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将进城农民工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均等化服务。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整合人口计生、城市管理、公安工商、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人口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动态服务管理,完善区域协作,落实双向服务管理责任,让更多的新市民融入新城镇,享受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

  ——统筹人口质量提高,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生促进工程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载体。我市自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出生缺陷干预试点单位以来,坚持“免费政策、政府埋单、城乡同步、惠及大众”的原则,连年将出生缺陷预防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之一,市人大、市政协将之列入民生评价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为全市计划怀孕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优生咨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服务。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

  ——统筹人口年龄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人口问题,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提高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标准,对全市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的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810元、1020元,手术并发症一级、二级、三级对象救助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900元、600元、300元。2014年度特别扶助对象582名,增加配套资金共计223万元。在完善并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基础上,将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女性年龄提前至57周岁,所需资金市、县财政按5∶5比例负担,在计生事业费之外专项安排。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中优待计生家庭,由政府出资提高对计划生育家庭参保的补贴标准。以解放区、修武县、孟州为试点,积极开展政府购买集中养老、政府补贴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养老模式,探索解决计生家庭老有所养问题。

  ——统筹人口家庭社会发展,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以开展现代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文明和谐家庭建设工程,广泛开展以家庭读书、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家庭健身、家庭环保、家庭助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实践活动。启动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公益大行动,为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发放助学金,赠送学习用品,动员全社会帮助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组织开展“焦作有爱”“金秋助学”等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坚持搞好对伤残家庭、失独家庭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促进家庭幸福,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展望2015,我市将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和“两高一低”战略目标,以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为主线,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重点,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人口均衡发展

  我市将继续把人口工作纳入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大局,更加注重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相关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更加注重用经济手段调控人口均衡发展,将人口发展的投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依法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保证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以高质量的人口信息引领人口计生工作均衡发展,加强人口信息共享,全面实施“金人工程”;更加注重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服务站为骨干、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计卫合作、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

  关键词:人口素质提升

  着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密集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构建劳动力总量丰富、劳动者素质优良的人才资源。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必须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我市将继续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入手,全面推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区域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人口性别结构

  改善人口性别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生产和更替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自然的性别结构和合理的年龄结构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将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全面推进出生实名登记制度,依法打击“两非”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出生性别平衡;全面落实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继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能力,鼓励国有、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促进老年产业发展。

  关键词:人口流动服务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优化人口分布,支撑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市将按照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框架,把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纳入经济转型示范市规划之中,以建设新型城镇、新型产业集聚区和新型社区为依托,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制定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的政策,引导人口自愿、平稳、有序的转移和聚集,使人口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积极跟进,切实加强对产业集聚区、新型社区人口的服务管理,积极推行“新市民”行动,构建“一站式”“一证式”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和适应“三化”进程。

  关键词:家庭发展能力

  增进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奠定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口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做好人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以稳定家庭功能为核心,在优生优育、家庭教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养老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建立完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体系;继续完善生育关怀制度,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着力提高家庭服务能力,为计划生育家庭、空巢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失独家庭提供关怀服务等;大力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倡导婚姻自由平等、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性别平等的观念,全面建设家庭和睦、安居乐业、尊老爱幼的和谐社会。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