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43名党政干部赴江苏昆山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培训;分两批组织党政干部和企业家赴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培训班进行专题培训;分批次组织县乡两级干部到市委党校参加学习培训;公开招聘142名工作人员,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21人……
2014年,武陟县以加强人才培训教育为基础,以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总量、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加快建设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为特色的人才队伍,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引才,打造“人才高地”
曾几何时,武陟县人才难引,人才难留,人才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人才匮乏。
如何破局?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发展,在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实施人才培育战略的重大举措。
为推进人才培育战略的实施,该县出台了《武陟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和《武陟县人才培训实施方案》,一手抓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手抓高技能人才培育。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从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生活补贴、政治待遇、配偶就业、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该县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对各单位引进报备的高层次人才,分类收集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库,实行动态化管理;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幅逐年增加,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的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和表彰奖励等。
该县建成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等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为培育人才、集聚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到这里发展,江河纸业的姜丰伟、辅仁医药的朱永杰等,为武陟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充分体现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该县共拥有各类人才3.4万余人,其中党政人才1594人,专业技术人才814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其他各类人才2.4万多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具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已达4200人,特别是去年招聘的142名工作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21人。
留才,实行“保姆式”服务
服务有温度,定位有高度,对人才实行“保姆式”服务。建立县级领导干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每名领导干部分别与1~2名高层次人才结成联系对子,关心、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引进人才提供零距离服务,优先为规模以上企业争取资金扶持、从人才招聘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对各类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浓厚氛围。
浓厚的重才、用才氛围和环境,不仅留住了人才,更激活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目前,该县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15家、省创新型企业3家、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6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市级科技型企业46家。全县共建成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68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全县年专利申请量达300件以上,连续3年受到省、市知识产权局表彰。
育才,培育是良方
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该县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大规模的培训,使各类人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为美丽武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搭建学习培训平台。为全方位提升党政干部的能力素质,倾力打造“党政干部、年轻干部、农村干部”等人才方阵,该县组织43名党政干部赴江苏昆山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培训;组织县级干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到市委党校进行集中轮训;通过开设木栾讲坛、举办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教育;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乡挂职锻炼……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该县党政机关人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去年11月,组织江河纸业、飞鸿安全玻璃等重点企业的66名负责人、高管、电商专员,赴北京邮电大学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和电子商务专题培训;依托黄河交通学院,开展校企“联姻”,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培养,重点打造急需人才;开办技能学校、建立省级农村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技能人才的实习培训。去年,该县完成综合类培训13605人、创业培训6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7943人、高技能人才培养672人、再就业培训1406人。
构筑企业研发高地。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该县建立了科技专家信息库和县域企业技术需求库。目前,共收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造纸及纸制品、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10多个领域的高层次专家900余名,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定期邀请高校院所的专家、科研团队走进企业,开展科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去年该县共促成19家企业分别与国内16所大专院校、科技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科技联合研发攻关项目32项。
开展各类人才评选。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优秀人才奖,每年表彰奖励10名为经济转型发展作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和50名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
安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