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金融创新为核心抓手,打通实体经济血脉”。这是对当前我市乃至全国金融形势的精准把握。这不,2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宣布自翌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如此论断对应的语境是,当前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对此,如何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自然成为众多与会代表关注并热议的话题。
其实,我市去年金融业活力持续增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2亿元,增长10.5%,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全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151亿元。我市被评为优秀金融生态省辖市。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李中阳代表认为,当前众多中小企业面对经营困难的严峻局面,很大程度上正在于“缺血”。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担保难,很多企业只有走连保、互保之路。”都小平、申海军代表说,如此一来,在贷款融资中一旦遇到区域性株连式抽资惜贷情况,企业发展必然面临困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金融创新的论述,无疑为金融企业在下一步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李辉代表说,报告提出“构建企业—政府—银行‘铁三角’,强化市县两级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但关键还在于抓好落实。希望政府在“铁三角”中当好裁判员,健全协调防范机制,促进企业与银行发展的互利共赢。他同时强调“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对此,张健代表建议,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应尽快对企业联保互保情况进行摸排,制订预案规避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孟祥哲、朱永杰、郭荣勋等代表则建议,我市应尽快研究出台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行为的意见办法,不断探索创新信贷抵押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并努力化解贷款链、担保链“两链”企业金融风险。
“报告在推动金融创新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设想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对金融工作的高度关注。”作为金融行业的代表,冯涛、游翔代表说,他们将深入领会市政府在推动金融行业发展方面的新精神、新要求和新部署,着力推动金融平台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