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郑焦城际铁路修武火车站旁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村南,几百亩的苗木种植基地正在栽植树苗;村内,宽阔的水泥马路两侧干净整洁、群众生产生活井井有条……日前,记者在修武县王屯乡习村采访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该村与时俱进的发展活力。
昔日贫穷落后的习村,今朝为何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都是陈书记的功劳,他上任5年来,帮乡亲们解决了许多难题,让大家可以一门心思地搞发展。”采访中,该村一位村民说。
乡亲们口中的陈书记,就是现任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献忠。2011年11月,原本经营畜产品生意的陈献忠经过深思熟虑后,回村参加了两委会选举,并从此担起了带领习村老少爷儿们奔小康的重担。
上任伊始,陈献忠拿出村集体账上仅剩的3万元,为村里安装了路灯、运走了四处堆放的垃圾。上任半年后,陈献忠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决定,为村民规划新的宅基地。
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后,陈献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致富上。2013年年初,村两委会决定将村南的20多亩盐碱地征收为饲养区,让村里原有的饲养户扩大规模。但是,由于村里没钱,征地补偿款成了大问题。在多方筹措50多万元资金后,陈献忠又从自家拿出了6万元,在当年春节前解决了征地问题。目前,该村饲养区已进驻饲养户7家,年出栏生猪近千头,年产值近20万元。
经过不懈努力,习村的发展走上了正轨,但还有一个大问题一直让陈献忠感到纠结。由于郑焦城际铁路建设,习村小学在2009年就整体拆迁了,目前学生们在一个废弃的旧厂房里上课,教学环境很差。后来,陈献忠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驻村干部、市盐业局驻习村第一书记张庶峰,在市盐业局的帮助下,习村向上级争取到了小学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2013年,习村小学开工建设,仅用1年时间就投入了使用。
去年10月,陈献忠又利用长济高速公路和郑焦城际铁路穿村而过的区位优势,将郑州一家苗木种植公司引入习村,在村南建设了占地200亩的苗木培育基地。苗木培育基地全部建成后,不仅能解决该村近500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能为流转土地的农户提供每亩1000多元的租金。
“现在,随着郑焦城际铁路修武火车站的建成,习村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为了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们已经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转到了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上,鼓励村民发展家庭宾馆。”陈献忠信心百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