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桂香)2月6日,记者从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是省国税局确定的“优化服务年”,按照全省国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国税局牢牢把握“新中求进、优化服务”的工作基调,在经济税收新常态下,认清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把握新特征,明确新目标,努力办好十件实事,确保走在全省国税系统前头。
——大力构建多元办税新格局。加大网上办税服务厅推行力度,扩大网上办税覆盖面;逐步在办税服务厅、大型商场、专业市场使用自助办税终端,探索实现普通发票的自助领用开具;推行豫税通移动办税,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实现政策推送、涉税查询、涉税业务办理等服务。
——打造国地税合作品牌。全面落实《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合作的意见》,在共建纳税人学堂、探索“三证合一”、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和税收保障体系建设、执行税收自由裁量标准、推进“营改增”和金税三期工作、联合开展打击假发票、大企业税务审计、注税行业管理等方面加强重点合作,倡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局共建办税服务厅,在全省国税系统叫响焦作国地税合作品牌。
——办好纳税人学堂。按照省国税局建设纳税人学堂的要求,加强我市纳税人学堂建设;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办好实体纳税人学堂;针对发票管理、纳税申报、涉税软件操作等通用业务,开展普惠式培训辅导;针对新办纳税人、“营改增”纳税人、小微企业等特殊需求群体,开展专题式培训辅导;升级优化网上纳税人学堂内容,发挥业务部门专业优势,推出一批适应纳税户需要的辅导课程,把纳税人学堂打造成培训辅导的园地、征纳交流的平台、税法宣传的精品。
——推广应用好两个系统。逐步在全市办税服务厅部署智能服务系统,实现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和绩效考核的信息化运作;加大征管资料电子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和“免填单”服务系统推行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纸质资料报送,基本实现办税资料电子化。
——大力为中小企业服务。继续加大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控和督导,纳入绩效考核,促进我市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开展税务、银行战略合作,构建信息化税银服务平台,拓展服务企业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推行“两单”制度。建立和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和行政审批清单制度,促进依法行政;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权为突破口,公布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及权力运行流程,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和规则,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持续深化落实税务行政审批清单制度,规范行政审批;通过“两单”制度的持续推行,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提高出口退税效率。深入落实《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免)税管理工作规范(1.0版)》,完善岗位职责流程,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提升出口退税服务质效;进一步下放出口退税审批权限,4月1日前实现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全部由县级国税部门一级审核审批;全面推行出口退税分类管理和阳光作业,将办理出口退税时限由不超过30个工作日缩短到不超过20个工作日,对管理类别为一类的出口企业申报的退(免)税,自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
——持续深化实体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本着节俭适用、市县共同负担的原则,按照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意见和《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2.0版》的要求,配足配好各项办税设施,保证各项服务措施和服务制度有效落实;深入研究金税三期软件功能,拓展“同城通办”业务范围;将县市局车购税征收业务整合至综合服务窗口,逐步在城区局办税服务厅设置车购税服务窗口;不断加大办税服务厅人员的软件操作培训力度,待金税三期高效运行后,纳税人办理业务时间最长不超过8分钟,等候时间最长在15分钟左右。
——积极为大局服务。围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等方面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围绕税源分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总部经济等发展情况,向党委、政府报送1~2篇有质量、有影响的税收报告,服务领导决策。
——加强基层经费保障。落实基层经费最低保障线制度,积极向省国税局和财政部门争取资金,加大对基层的投入,持续改善基层办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