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打通焦作南大门 推进焦郑快融合
慰问信
市政府召开第十次常务会议
文化惠民工程夯实基础融合发展
修武打造群众精神生活“福地”
马新荣: 群众满意为根本
敬告读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惠民工程夯实基础融合发展
修武打造群众精神生活“福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陈彬 通讯员田健)修武县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去年5月被评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县”之后,今年年初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从2010年提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目标以来,该县积极构建和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活动有了阵地,追求现代文明新生活有了“福地”。

  总投资1.6亿元的文化城,是修武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这里有可容纳1300多名观众的中心剧场,有功能齐全的文化馆,有藏书22万册的图书馆,有馆藏文物超过2300件的博物馆。中心剧场每年都要演出几场高档次、高品位的文艺节目。“三馆”则在正常免费开放的同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该县文化馆把“春满中原”春节民间文艺节目展演,由过去的“游街式”变为集中在文化城演出,聚拢了人气,扩大了影响。夏季,在文化城广场搭建舞台,连续三个月组织开展歌曲、戏曲、舞蹈大赛和“长寿之乡长寿乐”等一系列活动;冬季,在馆内把云台之声合唱团演出和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办得红红火火。2012年,该馆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文化馆。

  该县图书馆利用暑期,连年举行中小学生读书有奖征文比赛,与部分中学和农村联合开展图书“联动互用”活动,借助宁城公园、七贤文化公园等游乐场所举办“书香公园”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馆内大厅和走廊的空间,一年四季连续不断举办书法、绘画、剪纸、摄影展览,观众一走进图书馆,就会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2013年,该馆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图书馆。

  该县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对县域内的280余通石碑石刻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和拓片,建立电子档案,编辑出版书籍《修武历代碑拓》,并制作修武“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版面,举办“红色记忆”等不同主题的文物展,不但丰富了工作内涵,而且拓展了服务空间。

  在建设“三馆”的同时,修武县又陆续投入1.5亿元,建成了七贤文化公园、宁城公园、老年大学、体育健身中心等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在全县8个乡镇全部建立占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在全县18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定规模的文化中心。

  如何在新形势下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更好地维护群众的文化权益,一直是修武县委、县政府领导思考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该县本着“惠民活动彰显意义,重大活动注重影响,自办活动体现特色,群众活动突出效果”的原则,在全面完成“舞台艺术送基层”、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之外,开办“宁城大讲堂”,举办云台山国际登山挑战赛等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但很好地维护了群众的文化权益,而且使文化工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作为“千年古县”,修武把“沉默不语”的历史文化遗产变为“能说会道”的文化使者,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之路,紧紧围绕云台山景区开发建设,打造山水旅游品牌;围绕以七贤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品牌;围绕韩愈、孙思邈等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开发,打造名人品牌;围绕宋代当阳峪窑炉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打造绞胎瓷品牌,成功申报绞胎瓷产品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绞胎瓷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年底又荣获“中国绞胎瓷之都”美名。以“名山、名城、名人、名瓷”战略为主线,该县规划实施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云台山文化产业园、圆融寺文化产业园、七贤民俗文化村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①2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