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
反腐节奏未放缓,网络红包满天飞,禁放争论成常谈,人在“堵”途能奈何。正在过去的羊年春节假期,新鲜事物源源不断,老旧习俗期待新生。
【热词一:无休反腐】
反腐败节奏并未因节日而放慢。16日,中央公布5只“老虎”被打,17日中央公布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被双开,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的“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已连续5周通报620起案件,点名曝光855人。
节日期间,三个“群众路线系列动漫”《群众路线动真格了?》《老百姓的事儿好办了么?》《当官的真怕了?》在网上热传,片中多次出现领导人的卡通形象,十分鲜见。
今年央视春晚有三个语言类节目讽刺官场不正之风,暗示很多反腐细节。有评论指出,这是近30年以来春晚相声对反腐题材的首次高规格“破冰举动”,有助于弘扬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热词二:红包大战】
微信“朋友圈”发红包、快递送年货、拜年改用点赞送祝福……人们的生活正在互联网世界影响下发生着变化,网络年味越来越浓。
抢红包正成为网络时代的新时尚。据腾讯发布的信息显示,微信红包活动除夕夜高峰期间每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红包在10元以内。而央视春晚播出的4个多小时里“摇一摇抢红包”业务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最多时达到每分钟8.1亿次。
有人感叹网络为春节带来更多惊喜,有人指责网络掩盖了春节的文化意义。事实上,技术本身并没有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问候、陪伴等感情交流,才应当是春节的主要内容。
【热词三:禁放之争】
作为传统年俗,燃放烟花爆竹近年来由于雾霾天气正在遭遇尴尬。公安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超过130个城市出台禁放措施,超过530个城市出台限放政策。
事实上,今年大城市的鞭炮声已经不如以往热烈,很多人自觉选择少放或不放。然而短时集中污染还是让不少城市PM2.5指数爆表,重现“春节霾”。
关于“鞭炮该不该禁”的争论已成为春节的老生常谈。有专家认为,传统民俗也需要与时俱进,可以选择电子鞭炮等更环保的烟花爆竹产品,热热闹闹过年的同时,让“旧节日”能有“新样式”。
【热词四:人在“堵”途】
春运开启仅一周时,全国道路运输旅客便突破4.2亿人次。不仅高速路上拥堵,高速路服务区也因车流量巨大而难以应对。随着进入返程高峰,各地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流量23日开始了新一轮上升。
同样进入拥堵常态的还有各大知名景区。九华山风景区等地数十万人拜财神,场面爆棚,有网友称主要时间在排队。热门景区人数爆棚,接待能力严重滞后……有关节假日人挤人的吐槽从未停止,却拦不住众人出游的热情。
专家指出,破解假期拥堵难题,根本还是要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自由选择休假时间“错峰出游”,同时将高速公路节假日集中免费逐步变为在日常时段降低收费,引导民众合理安排出行。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