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下午,一则题为“过年回家,你的妈妈是这样吗”的微博在网上被热传。微博列出了妈妈的9种情绪变化,由子女回家时妈妈的笑,到在家几天后妈妈的怒,再到子女要离家时妈妈的失望……种种情绪变化反映出妈妈对孩子深深的亲情,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2月24日《现代快报》)
这样的一组动画表情,猛然看上去似乎很幽默,很搞笑,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再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作者的独具匠心,就会感受到这组多变表情背后所体现出的浓浓亲情。作者以这组不断变化的表情来形容自己回家之前、在家期间以及离家之后妈妈情绪上的变化,表面看上去妈妈是善变的,从得知自己要回家时的“亲亲”到回家几天之后的“怒骂”,前后判若两人,但唯一不变的却是母亲对儿女的那种牵挂、那种爱。
这样的亲情是“多变”的,但也是最真实的,最值得珍惜的。而父母之所以在对待我们的态度上如此“多变”,说到底也是出于对我们的爱。因为“多变”的具体表现正是唠叨、嗔怪、佯怒,他们只不过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我们的关心与呵护,希望我们在工作、事业和爱情婚姻上少走一点弯路,少受一点伤害而已。而无论他们如何多变,在得知我们即将收拾行囊,返回我们自己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的时候,都再也无法掩饰那份留恋、不舍与哀伤,因为他们知道,儿女的这次离开与下一次回来,中间又要相隔几个月、一年甚至是更久的时光,而这段或短或长的日子,都需要他们用思念来填满。
作为儿女,不但要体会父母这种多变表情背后的亲情,更应该把这种亲情化为自己努力奋斗,好好生活的动力,化为回馈父母的一种动力。当我们结束春节假期,回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重新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与事业,既要好好努力,争取在工作事业上作出更大的成绩,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不要让千里之外的父母担心牵挂。而即便我们不能总是陪伴在父母身边,也应该多给父母打打电话,以纾解父母的相思之苦。更何况现在各种通信工具高度发达,语音、视频等工具多种多样,都可以让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变得更近。
多变的是表情,不变的是亲情,从亲情的角度来看,春节既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一个难得的假期,但同时也是纾解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思念之苦的一剂良药。只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无论父母是多么得不舍,最终还是出于对子女工作、事业以及生活上的理解与支持,默默地帮我们收拾行李,送我们踏上回城的列车。而作为子女,又该以什么来回报我们的父母?这是一个值得天下所有年轻人都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