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在这个传统佳节里,阖家团圆,亲友相聚,原本其乐融融,但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人情消费越来越功利化、实用化、庸俗化,金钱多少成了衡量关系亲疏的重要尺度。为了人情和面子,有人打肿脸充胖子;还有一些人裹着人情的外衣,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凡此种种,让本该是正常交往、联络感情的节日,多了一些金钱味,少了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不仅浪费钱财,让人不堪重负,还容易助长攀比之风,滋生腐败。
人情消费太贵,春节变“春劫”,节日成“劫日”,与人们内心攀比、从众的虚荣心有关。拜年变成了红包厚薄的比拼,亲情败给了面子的权衡,人们总认为送礼要送贵的,别人送的东西好,我送的东西要比他的还要好,使本应重“人情”轻“消费”的观点本末倒置,这种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不顾客观条件的透支消费观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庄子曾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也同样脍炙人口,古人的人情消费观对当下正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我们有着重要启示。节日期间,互相走动,礼尚往来,贵在发自内心,情深意长,简单且寓意深远的礼物,同样能够表达情感。因此笔者以为,当此之时,正是倡导新型人情消费观的最好时机。让节日回归其本来的意义,就要弱化缺乏文化内涵的“消费”在节日庆祝方式中扮演的角色,少些攀比,少要面子,多些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内涵与体现,让节日消费更加贴近传统节日的核心与灵魂,以增强民族精神的感召力与亲情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