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大人们给孩子压岁钱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也开始给父母发压岁钱了,特别是今年春节,我市也兴起了给父母压岁钱的新民俗。
春节刚过,有关给父母发压岁钱的话题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这种做法到底是否合适?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在外地工作了一年,和父母聚少离多,春节回来和他们团聚,给父母一些压岁钱,不仅表达了孝敬之意,也是对父母心理上的安慰。”在北京工作的我市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其实,父母都有退休工资,老两口根本不缺钱花,给他们压岁钱,只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我市市民王女士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安了家,由于工作原因,每年也只能回来看望父母两三次,她每次回来父母都不让她买东西,给钱也不要。今年,她就以给父母压岁钱为噱头,给父母每人2000元,父母不好回绝女儿的心意,也就收下了。“虽然父母不缺钱,但做儿女的也想表达一下心意。”王女士说。
“在我国传统风俗中,压岁钱又叫‘压祟钱’,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给我们钱,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祝福吧。”我市一位退休干部告诉记者,他非常愿意接受孩子们的压岁钱,不在乎钱有多少,孩子们有这分孝心就好,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
我市研究民俗的一位专家表示,其实在历史上,压岁钱也分两种,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对这种做法的赞同与支持,并认为今后应该发扬光大,成为我国新的民俗和传统。既是对下一代尊老爱幼的言传身教,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如果一些家庭中的老人不能接受孩子们给的压岁钱,孩子们也可以选择变通的方法,这样既能让老人接受,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该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