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允安
“中原内配积极推进‘坚持专业化、同心多元化、发展国际化’的战略规划,多轮驱动,强化自主创新与市场相结合,推进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卓见成效。通过与国际国内主机厂同步开发、超前开发,占领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的制高点,同时欧Ⅵ气缸套技术的成功应用更为企业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不仅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发动机零部件企业赢得了荣誉,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内燃机工业技术的发展。”日前,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薛德喜向记者介绍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该公司研发团队勇立科技潮头,唱响中国创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说起刚刚荣获市科学进步奖特等奖的“内燃机低摩擦纳米涂层气缸套”项目,薛德喜介绍:“内燃机低摩擦纳米涂层气缸套是符合国Ⅳ内燃机排放要求的首选配套零部件,该产品配合整机改进,可达到免磨合的优异性能,同比降低机油耗、燃油耗使用量10%~15%,烟尘废气排放量降低20%以上。该产品在加工内孔过程中采用行业尖端的螺伞滑动珩磨技术,把二硫化钨渗透到气缸套内孔表面,并形成一层0.5um厚的涂层,使气缸套内孔表面具有优良的润滑特性,降低摩擦。产品内孔表面加入二硫化钨涂层,使其在高温下工作性能十分稳定,即使在高于550℃的温度环境下,WS2也能通过缓慢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钨(WO3)保护层,来抑制WS2的进一步氧化,并且氧化钨同样具有很低的摩擦因数,可起到保护金属表面不发生胶合的作用。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该产品进行鉴定后认为,其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内燃机低摩擦纳米涂层气缸套是该公司组织实施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研发团队共有87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8人、初级职称42人,项目负责人为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邹悟会。说起邹悟会,业内人士大概都不陌生。1998年到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邹悟会,曾担任过车间副主任、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等职位,先后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青年专家、焦作市市管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完成螺滑动珩磨气缸套等8项省级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主编、参编专业教材4部,发表论文20余篇。
“该产品加工的难点是既要保证二硫化钨摩擦膜的均匀性,同时还要保证网纹的合格率。”薛德喜告诉记者,在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该项目通过中国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对相关核心技术进行国内外检索,未见有相关报道,即没有什么可靠的技术资料供研发参考,同时该项目通过珩磨挤压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内孔表面涂覆,在这方面公司以前也未进行过研究开发,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为此,邹悟会在项目攻关阶段,经常扎根生产一线,了解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的第一手数据,通过不断对珩磨工装进行改进以及对珩磨油石中的钨含量和珩磨液中的硫含量进行调证、配比。经过近50次的试验,邹悟会终于确定了钨、硫含量的比例以及珩磨工艺,为产品的成功研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