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冬天我是海南人”
多措并举服务新农村建设
“河南春节全民健身巡礼”采访团 走进焦作
图片新闻
余原村的新变化
加大计生文化宣传力度
图片新闻
铁面柔情保安定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扎实推进案件查办工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天我是海南人”
——记育种人李文举的“候鸟”迁徙脚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水稻、玉米、棉花、瓜果……2月中下旬的海南,各类育种田里绿意盎然。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专家云集于此,进行农作物新品种加代选育。

  在海南省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有我市怀川种业公司长年租用的20亩育种田。该公司首席育种农艺师李文举在此进行玉米新品种加代选育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今年,他在海南度过了第13个春节。

  春节期间,记者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他保持联系,对他在春节里的工作与生活情况进行了跟踪采访。

  “为了加快新品种选育进度,就要进行加代种植。利用海南的气候特点,在冬季里可以多种一季玉米育种材料。今年地里播种的育种材料就有3500多个。”李文举说,自2000年起,他每年10月底来海南,次年3月份返回,如同候鸟般准时。

  记者了解到,在起初的10年里,他都是独自一人承担起整地、播种、管理、观察、授粉、选择、测配等全部试验任务。通常年份里,春节期间正是玉米授粉的时候,所以不能回家过年。

  “工作量大、生活艰苦,这些都不怕,怕的是每到大年三十,当四周的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那种想家、想念亲人的思绪便油然而生,心里涌起一种浓浓的孤独感和酸楚感。”李文举说,“现在已经习惯了,不仅习惯了春节在外过年,还习惯了海南人的过年方式,冬天我就是海南人啦。”

  “今年大年三十的中午,我和另外两个留守的同事一起包了顿饺子,晚上被当地农户叫到家里吃饭。大年初一上午去房东家拜年,中午回到住处,午饭随便吃了点儿——这里当地人午饭都很简单,有时候就吃早上剩下的米饭,我也随他们这样吃。”农历正月初一那天,记者通过电话拜年时听李文举这么说。

  “初一早上我通过电话问候了父母和妻子。父亲今年83岁了,春节前得了脑梗塞,住了半个多月医院。那会儿正是玉米授粉时候,我没能回去,心里挺过意不去的。”李文举说。

  农历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记者再次拨通了李文举的手机,询问他春节期间的育种工作情况。“农历腊月二十八那天浇完了一次水,然后每天到田里做观察、记录。大年三十全天、大年初一的下午,我都在田里。大年初二以后更不用说了,完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李文举在电话里说。

  “海南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旱季,基本上没有有效降水。育种田的玉米要7~10天浇一次水,过去靠机井通常5天可以浇完一遍,可今年机井频频出故障,出水量少,为修机井花费了不少工夫。有一段时间要从2公里外的河里抽水,通过水渠把水引到育种田里。”

  “今年还遇到个问题,就是老鼠吃玉米苗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对晚播的或重要的材料,都用黑塑料围了起来。今年投放了好多遍老鼠药,还在地里放置100多个老鼠夹。”

  “玉米昨天已经开始收获了。”农历正月初九,记者再次与李文举联系时,听到了这样的信息。“预计到正月十六能收完。接着晾晒、脱粒、打包、发回去,我也要立即回去,赶在3月中旬在咱们那里种上今年的第一茬。全年要在内地播种五六批育种材料,等到10月最后一批收获后,再来海南。一年时间就在这周而复始、南来北往中过去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