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吃上了,路灯亮了,街道干净了,俺村和以前比起来真是大变样了。”春节期间,记者在武陟县木城街道余原村采访时,该村73岁的村民王成竹高兴地对记者说,该村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不到两个月,就让村容村貌“变了脸”,大家真是没想到。
“以前,村里饮水质量差,吃水时间也无保证;村里没有路灯,街上道路崎岖不平,污泥废水满街流,群众怨声载道。特别是逢年过节,村里回家探亲的年轻人常常怨声载道。”该村新一届村干部马留成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余原村基础比较差,吃水和出行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村群众。
去年11月,余原村村委换届选举结束后,该村新“三委”班子按照为民办实事的思路,向群众承诺要在2015年4月底前为群众解决这两大难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改变余原村的面貌誓不罢休。”该村新任村委会主任杜满根更是在新任村街干部三年思路汇报会上表态。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杜满根反复往县里跑,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最终争取到了县水利局5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为老百姓打了一口120米深的深水井。“刚开始挖自来水管道时,很多群众不理解,觉得自己家有机井,担心以后缴水费问题。我们几个村干部就亲自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便三次,老百姓都是讲道理的,只要他们自己想通了,啥都好办。”杜满根说。
为了解决村里的夜间照明问题,新一届村委班子又为村里安装了80多个路灯。在安装路灯之初,村里没有钱,杜满根就自己掏腰包先垫付,买灯具,找工人安装,村干部们亲力亲为,群众也受到感召,纷纷出来帮工帮忙。现在村里所有背街小巷都安装上了LED聚光灯,每天晚上7时准时亮起直到夜里11时。
同时,杜满根还带领村干部们把村里的4条大街、11条小巷都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了卫生整治。“三九天,俺村的村干部们都自觉带头上街打扫卫生,干得热火朝天,咋能不说人家的好。余原村有现在这个样儿,都是因为干部们带了个好头啊。”该村村民马小兰说,现在村里还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每周都有一名村干部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用余原村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新任村干部上任以来的表现,让大家伙儿看到了希望”。
“下一步,俺村要再加把劲儿,把村里的背街小巷都硬化起来,再为群众建一个街心广场,一定要让余原村的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村里的变化。”杜满根说。目前,余原村342户群众已全部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内80多个路灯每晚都会准时亮起来,村内街道也变得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