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樊树林)继焦作市三利达射箭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正式挂牌后,焦作力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也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在完善上市前的土地、环评手续;三维广场东方红店装修结束,即将开业;辖区多个超10亿元项目全部超额完成当年投资任务……近日,笔者在山阳区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区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壮大工业经济,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向辖区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山阳区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务实重干、加快转型’的总基调,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奠定了基础。”该区区委书记孟令武说。
聚焦聚力各种资源,推动服务业持续繁荣。该区作为我市的中心城区,是商贸服务发展的风水宝地。去年以来,该区不断激活新兴服务业的诸多要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山阳区特色商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商业区内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20家,限额以下服务业企业达48家,个体工商户达520家,从业人员5100人,投入运营商务楼宇4个,专业市场4个,商业街1个,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特色商业区建设在全市排名中位居第二。商贸地产项目是该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为此,该区采取多项举措,力推地产项目顺利渡过各种难关。现在,锦绣公馆、龙源湖新贵族商务中心基本完工,东方红国际广场征迁完成,建业·公园里一期主体封顶;投资6.5亿元的盛业·清华园、投资3亿元的征云悦城等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投资15亿元的远大·未来城、投资6.8亿元的太行名府、投资5亿元的翡翠长堤等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促进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工业水平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撬动区域经济转型的有力杠杆。一年来,该区克服工业总量偏小、发展空间狭窄的客观现实,围绕“一区一园推进、培育龙头企业”等,保证了工业经济运行良好。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山阳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和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平台。目前,总投资5.6亿元的机械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焦作华隆液压设备制造公司等企业入驻;集聚区10栋标准化厂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始集体对外招商。同时,该区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汉河电缆、力合机械、三利达、巡返特玻分别被评为2014年度市级“30强”“30高”“30新”企业。群英机械被评为2014年度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巡返特玻防爆炸复合玻璃项目获得2014年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区规模以上和纳税额超100万元工业企业均达11家。2014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3%,20家重点监测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同比增加17.87%;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税收收入7372万元,同比增加5.65%。
行政效能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越。去年年初以来,该区大力简政放权,建立首席代表负责、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新机制,开通网上服务大厅,区本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47项,压减10项,压减比例达19.2%。简单事项实现即收即办,一般事项“一审一核”不超过5个工作日,区本级行政审批时限较以前压缩30%,政府效率效能全面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4858件,办结4852件,办结率达99.87%。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建立财税收入征管联动新机制,税收征管秩序进一步规范。集中治理项目周边环境,严厉打击干涉项目施工、强揽工程、干扰施工等违法行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去年新增市场主体2300户,社会投资创业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扎实的举措,推动了山阳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去年,该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48819万元、42663万元、910440万元和768566万元,累计增速分别为12.1%、12%、21.7%和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