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真是个贴心人,俺们在这里能生活得这么舒心,多亏了他细心的照顾。”日前,记者在孟州市老年公寓采访时,随处都能听到老人们对该公寓负责人常总明的称赞,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知心人、好儿子、好朋友。
1991年,常总明从部队复员回乡后,被安排到该市民政局工作。2001年,他怀着对老年事业的热爱和领导的重托,走上了该市民政系统首家老年人代养机构——孟州市老年公寓负责人的工作岗位,把满腔热情倾注到了老年人身上,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
“刚上任的那段时间,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自己常常找不到打开工作局面的方法。经过找老人们深入交流,我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常总明说。工作中,常总明得知,入住公寓的老人主要是因为子女工作繁忙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真正自愿到公寓安度晚年的老人很少。大多数老人主要担心老年公寓的服务不到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找到问题后,他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老年公寓事业发展得较好的郑州、开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汲取先进经验,总结归纳后,完善了该市老年公寓的员工职责、老人入住登记、当班日记等制度;组织老人参与院内管理,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组织其参与饮食、卫生、文艺等活动,使老人和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将自理、护理和全护分为三个区域,进行分片管理;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该市老年人的入住率,使孟州市老年公寓真正成了服务老年人的排头兵。
为了节约资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常总明亲自承担公寓里的很多日常工作,比如,为院内绿化工作而拔草、施肥,帮助锅炉工烧锅炉等。“公寓里的资金有限,日常开销能省多少是多少,一定要把更多的钱用在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上。”每当有人劝他花钱多雇些人时,他总是这样笑着说。
“老人的事无小事”常总明常常这样提醒公寓里的工作人员牢记自己的职责。2013年8月的一天下午,一位老人肚疼,常总明连忙带他到医院检查,检查后医生告诉他,老人患有胆结石,病情非常严重,需要动手术,可老人已经89岁了,在当地医院动手术风险很大,建议尽快转到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争取在24小时内动手术,否则情况会很危险。但是,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常总明立即与其两个儿子联系,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沟通,最终两个儿子协商将老人转到郑州某医院,但此时当地医院没有救护车去护送,常总明又四处联系,直到当天21时才找到送老人去郑州的车辆。在送走老人后,他才顾上吃晚饭。老人由于转院治疗得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并在20多天后痊愈,回到了公寓。“父亲能转危为安,多亏了您,真是太感谢了!”老人的儿子从外地向常总明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十多年来,常总明没有踏踏实实休息过一天,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时刻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并多次获得中华孝亲敬老之星、河南省敬老之星、为民服务标兵、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