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 野丨婚 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乡愁里,为何他们感觉知识“无力”?
孟州: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抓行风建设 树计生形象
武陟:计生宣传形式多样
元宵节曾是 中国“情人节”“求子节”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情暖返乡流动人口
图片新闻
磨头镇:开展计生“三送服务月”活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俗专家:
元宵节曾是 中国“情人节”“求子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据新华社电 元宵佳节将至,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挂满了各色花灯,农村各种社火、秧歌表演热火朝天。

  民俗专家表示,在我国历史上,元宵节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时间,因此有很多“情人节”的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家萧放表示,在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稍显另类,主要娱乐项目都在夜间举行。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习俗恰恰相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也多了与情人邂逅的机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中国籍学者贺晏然告诉记者,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描写青年男女在元宵之夜相恋、相思的诗词,如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欧阳修曾留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到元宵夜时,笔触也变得纤细柔和:“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喧闹过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研究,在古代,元宵节也有“求子”即祈求生育的习俗,原因之一是花灯的“灯”谐音“丁”,即子嗣。而在有些地区,作为食物的元宵也被赋予了“求子”的象征意义,妇女甚至通过观察煮元宵时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元宵节原有的“情人节”“求子节”等特征逐渐淡去,但人们对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的期待却没有改变。

  “其实在现代社会,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更渴望家庭的温情,元宵节满足了千千万万家庭追求团圆、追求美满的心理诉求,这大概正是元宵节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吧。”贺晏然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