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以产铜著称,在当地公园广场随处可见铜雕。而最近,当地知名景区江南文化园内,一尊“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铜雕引起公众争议:只见雕塑中的李白颇为风雅,可他手中举着的酒杯更像是一个比他生活的唐代早两千年的商代铜爵。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芳心云天:设计者本想体现一下李白的圣仙风雅,显示有文化,却闹出了“没文化”的笑话。一尊雕塑,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风貌,为城市增光添彩,如果不注重细节,草草了事,不仅无法为城市增光,反而会落下笑柄。
@萧春融的微博:以一尊雕像来代表城市形象,并不是由设计者本人说了算的,遗憾的是在层层选拔的过程中,竟没有人能发现这一瑕疵,以至到了铜像被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沦为笑柄。对此,相关部门应该站出来对公众有个交代,相关的责任人应该因此被问责。
@湖南女子学院讲师张闻骥作家:只要是那个意思就行了,没必要太较真的。
@爱苇之人:文化广场是公众场合,雕塑的设计要经得起推敲不能被人诟病,历史上没有李白曾用商代的爵来饮酒的典故,设计者还是应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做足功课较好。
@平凡一老兵:一尊李白的铜像本来是为了彰显文化,结果手中的酒杯却出现了笑话。也许是一时的疏忽,或是对历史文化了解得不深,无须揪住不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给人学习、改正的机会,以后避免再出现类似的笑话。
@方鸣1121:没文化还是挺可怕的。我们不是考古研究者,可是现实生活中对古代文明的了解确实是少了很多。继承文明,应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惟妙惟肖X9:既然以产铜著称,那铜陵的这尊李白举杯邀明月所用的铜爵酒杯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古人喜爱更古老的器物未尝不可。只是设计者应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注意历史常识等细节,除了故意为之,应避免出现时空错位的现象而贻笑大方。
【下期话题】
“逃”“补”之间
3月3日8时30分,在南昌开往北京西的T168次列车上,一女子谎称儿子才上小学一年级身高没有超高不用买票,因儿子不“配合”逃票而对儿子破口大骂。更过分的是,在列车长出面劝阻后,这位母亲竟然将儿子推给列车长。就在列车长左右为难之际,一直没出声的男孩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说:“我今年11岁,已经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我可以给自己补票。”随后从红包中抽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列车长。一张小小的车票,一逃一补,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