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超群)近日,为遏制假冒伪劣商品向农村和城乡接合部转移的趋势,严厉打击农村市场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市工商局开展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行动到6月份结束。
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围绕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小家电、日用化工、五金电料等消费品和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针对面向农村市场的县市及中心镇的大卖场、商品批发市场、主要仓储集散地、乡镇(村)集市、农资生产经营业户以及周边地区、侵权假冒案件高发地,集中开展执法检查,严肃查处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主体抽查和执法检查,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涉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行为;积极引导经营者实施购销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防止来路不明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者手中;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力度,依法查处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大面向农村市场的县市及中心镇的大卖场、商品批发市场、主要仓储集散地、乡镇(村)集市、农资生产经营业户的检查力度,以与农村消费者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为重点,依法查处商品销售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等恶意攀附他人商誉行为;以药品、农资等为重点,查处制作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各地对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线索,要追根溯源,深挖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依法追究生产经营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