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月5日至12日 我市交警部门集中检查夜间道路通行安全
播绿太行的“盲人愚公”
今到后天无降水 气温逐步回升
市太极体育中心三八节优惠多
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现场资格审查时间和地点确定
饮红酒后等一个小时再刷牙
元宵佳节去献血
新乡小伙植是道种牙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播绿太行的“盲人愚公”
——“市民观察团”走访盲人璩正茂绿化荒山随行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民观察团”成员与璩正茂一起植树。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本报记者 陈作华 王水涛

  实习生 郑 钊

  震撼,感动,敬佩……面对眼前成片的山林,面对双目失明的老汉,面对没水没电的深山独屋,一股热流涌动在“市民观察团”每个成员的心中——站在他们面前的盲人璩正茂,分明就是太行山上的又一位“愚公”,一个绿化荒山的当代传奇。

  为配合我市正在开展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3月3日,本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林业专家和大学教授等组成“市民观察团”,来到博爱县北部的深山区,走近璩正茂,现场感受这位“盲人愚公”身居荒山16载,执着绿化荒山、造福后代的艰辛经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不是天方夜谭

  “盲人能在荒山野岭上植树造林,还坚持了16年?”3月3日,“市民观察团”一行20余人乘车行进在走访璩正茂的路上,途中有人议论,“这不是天方夜谭吧?”

  当车辆因山路狭窄无法通行后,“市民观察团”成员开始徒步上山。初春的山里还是一片萧瑟,但道路两旁一片片翠绿的侧柏显得生机勃勃。当大家得知这就是璩正茂多年植树绿化的成果后,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位“盲人愚公”。

  璩正茂是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人,今年61岁。23年前,他的双眼在开山炸石中受伤失明,左手也失去了两根手指。1999年,璩正茂排除重重阻力,毅然承包荒山,开始了他以山为家、以林为业的生活。

  刚上山时,璩正茂夫妇住在用石棉瓦搭建的一个简易窝棚内,山上刮大风,棚里刮小风;山上下大雨,棚里下小雨。直到2006年,他才盖起了简易的砖瓦房,但至今依然没水没电,条件非常艰苦。

  16年来,璩正茂和老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春夏秋冬,不避风霜雪雨,披荆斩棘、挖坑植树。如今他已绿化荒山360多亩,成活的树苗有7万余株。

  绕过几道山梁后,大家来到璩正茂居住的小院。在这里,璩正茂向大家讲起了他的种树经历。

  “老伴是我的眼睛,每天去哪片山、上哪道梁,全靠老伴牵着我的手走。干活时,她把我手里的锄头放到哪,我就在哪里挖坑。我挖坑,她清土;栽树苗时,我扶着她培土;我用脚把土踩实,她再把水浇上。就这样,每种一棵树都由我俩合作完成。”璩正茂向大家介绍。

  “再苦再累我不怕,怕的是山林着火。”老璩说,10年前的一个春节前夕,当地村民上坟引发山火,他种下的20多亩树苗毁于一旦。他又气又急,大病一场。从此,就是春节期间他也守在山上,并动员全家人每逢春节都到山上防火。今年春节前,又有一片山林因人上坟烧纸引发火灾,幸亏他和家人扑救及时,才没造成更大的损失。为防山火,今年春节,他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才下山吃了一顿过年的饭,下午就又和老伴上了山。

  山上没水,老璩最盼下雨下雪。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山上下了几指厚的雪,老璩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趁着墒情补栽树苗,一直干到正月十五,整个年里都没下山。“每逢天过旱时,我就叫儿子到三四公里外的地方拉水浇树。买水的钱加上运输油费,一车水要30元。”老璩说,他现在最盼的就是能在山上修建几个蓄水池。

  “我虽然看不着,但我每天都听收音机,知道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和生态,我感到自己做的事情很对。让大山都绿起来,对每个人都好。我这辈子就要以山为家、以林为业,生命不息、绿化不止,为子孙后代造福。”璩正茂的话博得大家一片掌声。

  跟璩师傅种树去

  “我真想看看璩师傅是怎么挖坑种树的。”“咱们一块跟璩师傅种树去。”了解了璩正茂的传奇故事后,“市民观察团”成员个个精神振奋,想要跟璩正茂一起为大山播绿。

  “走,咱们现在就去。”璩正茂也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了。他和老伴走在前头,虽然山路崎岖不平,但他们走得既快又稳。“十几年来,只要是老伴领路,我就没有被绊倒过。”璩正茂自豪地说。走着走着,老璩唱起了专门为老伴改编的歌曲:“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丈夫我心里最有数。一年三百六十五,风吹雨打跟我种树。挖坑刨土你得干,翻山越岭你引路。起早贪黑紧忙活啊,劳动回来就下厨……”

  绕过几个山头,到达一处山坡上时,老璩突然停下了脚步。他让人们离他远点,然后挥起镢头在地上刨起来,几下就把一个荆根挖了出来。老璩说,这荆根妨碍种树,他只要脚碰到,都要随时挖出来。

  接着,老璩开始挖坑种树。老伴把他手里的镢头摆到一个位置后,老璩就挥动镢头挖起来,挖了十几下后,老伴将虚土铲出;老璩接着再挖,老伴再清土。来回几次,一个比脸盆大、半米深的树坑就挖好了。大家看到夫妇两人配合如此默契,都拍手叫好。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最好时节,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这段时间我会发动儿子、孙子都来种树。全家人除了吃饭、睡觉外,白天都在山上种树。”老璩说,“我也希望更多的人都能种几棵树,为绿化荒山、改善环境贡献力量。”

  在璩正茂的引导下,“市民观察团”成员纷纷拿起工具,挖坑植树。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化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李志正今年已经77岁了,他也挥动镢头,先后挖了6个树坑,并种下皂角树苗。

  听说“市民观察团”要去走访璩正茂,市华联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华推掉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特意带领10名公司员工参加。为了赶到出发地点,这些员工早上7时就从修武县城往市里赶。“我特意让部分员工过来,就是希望他们从璩正茂身上学习到坚定的信念,领悟做事的恒心。”刘宗华说。

  劳动现场,大家挖坑、植树、培土、浇水,每一个工序都做得认认真真。一个多小时后,“市民观察团”成员每人都种下了寄托着希望的树苗。

  专家帮老璩解难题

  这次“市民观察团”活动,还专门邀请了两位林业方面的市管专家。老璩高兴地拉着两位专家的手不放。

  “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老是成活率低,该咋办啊?”植树现场,老璩迫不及待地问。

  “这山上土质贫瘠,首先树坑要挖得足够大;其次栽树时要让树根舒展起来,别把根部弄成一团;栽下后,土要踏实再浇水;还要注意定杆,超过1.5米的树苗,要把上端剪掉,保证树干短直,这样既可以防风,还能促进新芽生长……”河南省国有焦作林场副场长赵利新,把种树的要领一项项讲给老璩听。

  璩正茂房屋后边有一片核桃林,老璩为这片核桃林倾注了多年心血。近来随着气温回暖,眼看核桃树到了最佳生长期,可是树干上的病害却严重起来,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你们跟我去核桃树前看看吧。”时近中午,老璩拉着专家的手向核桃林走去。

  “这树干上有两种病害,一是腐烂病,二是有蛀干害虫天牛。”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冯晓三看后立马找到了病因,并提供了防治办法,“可以熬制些石硫合剂,用针状的喷头往流水的虫孔里打,再用土把树孔堵上。这种办法对杀灭天牛害虫效果好、成本低。针对腐烂病,我回头给你一箱药,保证药到病除。”

  “我今天委托博爱林业工作站的人上山了,给璩师傅带了一箱防腐灵,再专门教会他老伴怎么熬制石硫合剂。”3月5日,冯晓三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帮助璩师傅解决困难,就是支持我市创森工作。作为林业人,创森更要走在前头。”

  “作为医生,我接触过很多盲人,他们生活自理都困难,可璩师傅却能在深山中坚持植树16年,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感召力量。如果大家都能增强绿化意识,人人动手植树造林,整个太行山都会披上绿装,我们的城市何愁不会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美丽焦作何愁不能早日建成!”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院长郝杰兵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