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沈阳男子陈大勇带着老婆孩子到吉林省靖宇县山区,开始了木匠生涯。对陈大勇的选择,有人表示赞赏,佩服他的勇气,但也有人提出质疑。陈大勇的岳母王金凤表示,不会干预子女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她觉得年轻人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观点1+1】
@三体-弓仁羽:在城市生活压力大、成本高,或许还要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从中脱身,回归山林,当一个开心的木匠,活得岂不更洒脱、更精彩吗?陈大勇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为他的勇气点赞!
@方鸣1121:在浮躁的社会,陈大勇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确实是一种幸福。但是,他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也应该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考虑进去,毕竟,能够让家人无忧无虑地生活是一家之主的首要责任和义务。
@叫我冬云兄:隐居山林过没有压力的生活确实很美好,陈大勇的选择也是很多人的奢望。但是,他还很年轻,等到自己退休后再去过这样安逸的生活会更好。
@心朵:陈大勇选择了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但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毕竟山区的教育条件和城市差别很大,请他在选择深山生活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孩子的成长。
@悠然阿朵:不是任何人都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做人,希望他们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安康!
@湖南女子学院讲师张闻骥作家:陈大勇已经有老婆孩子了,他得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生活不能如此任性。
@吝时工:我们应该尊重年轻人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会使他们的生命更加厚重。
@秋泉12:山区不是生活的盲点,那里也有一番天地。无论做木匠与否,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江苏日月江南:在职业选择多元化的今天,陈大勇一家人选择到山区从事木工事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有技术、有市场、肯吃苦,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爱心车站你我: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不违法、不恶俗,别人都不能过多指责,因为我们不是他本人,我们不完全理解他所追求的生活,你说呢?
@胜平王大头:该新闻事件并不能代表生活的主流,生活方式没有绝对的“千篇一律”,条条道路通罗马,百花齐放才是春。
@萧春融的微博:由农村走向城市、由城市走向大都市,是普遍被人认可的人生轨迹,反其道而行之则会被人误解。或许,当年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的湖畔时也招致了人们的质疑,但当他写成了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时,人们改变了最初的观点,开始羡慕他跟着自己的心灵去生活。我想,无论何种选择,只要自己不后悔,活得开心惬意,便是最好的生活。
【下期话题】
“很难招人”
难掩“求职很难”
3月7日,广州市人社局等单位联合举行市区联动专场招聘会。虽然应聘者不算少,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大量需要普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仍难招到一线工人,有制衣厂甚至为一线工人开出了4000元~6500元的月薪,但一个上午只收到3份简历。另一方面,大量求职者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求职很难”,对这种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对称现象,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