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警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铿锵玫瑰别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铿锵玫瑰别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①
  ②
  ③
  ④
  ⑦
  ⑧
  ⑨
 
   

  编者按

  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弘扬广大女民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展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激发广大女民警的工作热情,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本刊今日集中报道我市公安机关优秀女民警代表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定和派出所户政中队

  点滴真情暖民心

  她们有迎春花一般的笑容,在一言一行中体现着服务,在一点一滴中兑现着承诺,用娴熟的业务坚守着窗口。她们就是市公安局定和派出所户政中队的5名民警。

  是她们多方奔走,让20年的“黑户”有了身份。去年10月的一天,民警赵纤纤在整理群众意见时,发现辖区居民刘某没有户口簿,就利用休息时间到刘某所在的社区调查。原来,70岁的刘某单身一人,靠拾荒维持生计,20年前将户口簿及身份证丢失,后来因为无法收集相关证明材料,便一直没有办理户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赵纤纤多方协调,为其重新办理了户口。

  是她们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拍照办证。对于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到户政大厅办理户口的人,她们采取电话预约服务。住在张庄村的陈大爷,由于长年瘫痪在床,无法到户籍室办理二代身份证,致使其无法办理医保手续。陈大爷的老伴打电话到户籍室咨询,中队长张海娟主动与老人约定时间,带上照相设备到其家中采集身份证照片,办好证后,又送到他们手中。

  几年来,她们为群众提供咨询3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上门服务200余人次,免费为“空巢老人”和特困人员办证246个,解决无户口问题近30人,为群众做好事220余件。为方便群众办理户籍业务,该中队四个户籍室集中办公,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亲情户籍室”。去年3月,该中队被授予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去年12月,获得第三届焦作市志愿服务市长奖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成为全市公安系统唯一获此两项殊荣的单位。

  治安管理支队户政大队大队长杨雪莲

  创先争优当先锋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户政大队5名民警中,有4人是傲然绽放的警花。他们的领头人、大队长杨雪莲以女性的果敢与坚韧,承担着全市户政管理、居民身份证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定,业务统筹,负责指导、协调相关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等工作任务。她用辛勤细致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彰显着无私与奉献、真情与付出、热情与活力。

  杨雪莲勇于开拓,将信息化建设、精细化运作、便民化服务作为突破口,坚持典型引导、信息主导、规范指导,大力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她探索的“两述一评”工作经验,从治安部门推广到全市乃至全省公安系统;她利用互联网开设的“焦作市公安局网上警务室”集群网站、“焦作市公安局户政之窗”网站和户政服务微信平台,成为警民沟通联系的新途径;她创新的“微警务”“六小警务”“固定接待日”“流动警务室”以及网上典型推树、户籍窗口服务群众当场评价、“双创”评选、常态考核工作机制、户政管理网上考核平台建设等多项工作经验,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她制定完善的户政窗口首问负责服务制、一次性告知服务制、限时办结服务制、预约延时服务制、提醒告知服务制、零距离上门服务制六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户政管理,拉近了警民距离。

  凭着出色的工作,杨雪莲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共五次,荣获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五次,并多次荣获全省青年突击手、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

  山阳交管巡防大队民警李红贤

  人称“耳麦女交警”

  她虽身体柔弱,却阻止了一场棍棒殴斗;她虽疾病缠身,却没有耽误一天上岗执勤;她的执勤工作方法备受市民称赞,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耳麦女交警”。她就是市公安交警支队山阳交管巡防大队民警李红贤。

  2004年,从部队转业的李红贤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开始了长达10年的交警生涯。

  2013年1月14日下午,李红贤途经市建设路光亚公司附近时,看到路北聚集着二三十人,两名男子正扭打在一起,其中一人手持短棍,疯狂打砸,另一人血流满面,左躲右闪,伺机还击。看到事态紧急,李红贤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用身体拦在两人中间,并死死抓住短棍。看到女民警的勇猛举动,周围的市民被感染了,纷纷上前,将两名男子分开。后来,其他民警赶到现场,将两名男子控制住。因为这一勇敢的举动,李红贤被群众称赞为“焦作最美警花”。

  工作中,李红贤有自己的新举措。在市解放路与工字路交叉口,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头戴耳麦执勤的她格外引人注目。遇到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时,她会用亲切的称谓和言语通过耳麦给闯红灯者善意地提醒。在她执勤的时间里,红绿灯变换了无数次,而她提醒路人注意安全的话语始终没有停止。“用耳麦扩音器本来是为了避免嗓子喊哑,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提醒了路人安全,也使周边群众了解了交通规则。”她说。市民刘大爷说:“我周围好多邻居都知道她,她的文明执法、善意提醒行为值得我们尊敬。”

  温县公安局北冷派出所户籍内勤高丽

  为民情怀显大爱

  她从警11年,屡立奇功,屡获殊荣;她路遇群众受难,无私援助;她热情服务群众,彰显着新时期民警的为民情怀。她就是温县公安局北冷派出所户籍内勤高丽。

  去年端午节,北冷乡许北张村村民杨某从山西义马煤矿回乡办理其父亲健在的证明,当天还得赶回,可是时逢放假,无法办理。杨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电话给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值班民警立即电话联系已回济源市老家过节的高丽。高丽主动放弃休假,搭乘公交车赶回温县,抓紧时间出具了证明,并将证明送到杨某手中。这样的事情,对高丽来说早已习以为常。10余年里,她累计为辖区群众预约服务396次、上门服务267次。她常说,人民警察只有做好了为人民的事,心里才觉得踏实。

  去年3月10日下午,一名神志不清的八旬老太太在北冷乡西南冷村迷路,家里有啥人也说不清楚。老人被民警带到所里后,高丽马上给老人端热水、做饭菜,和老人拉家常。高丽听到老人时不时说起陈沟等名称,就和同事一起带老人到陈沟村找寻。经过一下午的忙碌,老人的家人找到了,而高丽却连午饭还没有吃。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10余年来,高丽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听到群众含泪向她说“谢谢”了,她只知道,从警以来,自己没有过过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加班加点已成家常便饭。可是看到群众一个个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觉得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监管支队女子监管大队

  做好心灵拯救者

  在市看守所,有一支清一色的女民警队伍——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女子监管大队。自2012年12月起,这支由18名女民警组成的队伍,监管着并教育感化着近200名女性犯罪嫌疑人。

  管教民警除了了解这些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况、案件情况等信息之外,重要的是对她们进行大量繁重的管理和教育矫正工作,使她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2013年11月,关押的郭圆圆(化名)还不满18岁,自入所以来,母亲拒绝来看望她,她也一度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但管教民警没有放弃她,给她买新衣服、新鞋子,同时让她发挥特长,带领同监室的人开展文艺活动、办手抄报,重新唤回了她的自尊与自信。她18岁生日那天,大队长刘春霞与管教民警王莉拿着自制蛋糕与寿星帽到监室为她过生日、行成人礼,鼓励她勇敢承担责任,重新开始人生;元宵节,女民警放弃休息,组织猜谜语活动,与她们一起闹元宵;三八妇女节,组织她们举办“做美丽女人”演讲比赛,鼓励她们保持阳光心态;母亲节,与她们共同追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触动她们柔软的心灵深处;中秋节,在监室一起过节,让她们感受家的温暖;高考前夕,刘春霞给参加高考的犯罪嫌疑人子女打电话祝福,高考后又送高考捷报,几位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眼中闪动着喜悦的泪花。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女民警们与在押人员谈心,帮她们分析案情,劝她们悔过自新。谆谆教导换来真心忏悔,强硬抵抗变为自觉服从;冰冷被温暖融化,狡诈被智慧征服。女子监管大队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了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三等功、省三八红旗集体等殊荣。

  沁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副科长苏小艳

  三尺窗口写激情

  她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着对工作火一样的热情。她就是沁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副科长苏小艳。

  在出入境受理工作中,苏小艳竭诚为民服务。春节前的一天,有多名公民申请出国旅游,材料递交时已是下午,而他们拟前往日期已临近。为了不耽误申请人的行程,苏小艳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从面见申请人到审核材料、打印回执单、投递材料,以最快的速度办结了所有手续,令在场群众拍手称赞。一天,苏小艳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一位老人用虚弱的声音咨询,她耐心询问后,才弄清这位老人是台湾人,到沁阳探亲,签证时间临近,可老人心脏病复发不能下床,儿子又出差在外,无奈打电话咨询如何办理延期手续。了解情况后,她妥善安排好手头的工作,立即驱车一二十公里赶到老人居住地,认真为老人整理好所需材料,并叮嘱老人保重身体。临走时,老人连声致谢,眼角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在无数个休息日和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里,只要办证群众一个电话,苏小艳准会放弃休息,前去为申请人办理手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郑重承诺。

  从警10年来,苏小艳像春燕啄泥一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方便群众的地方做起,把出入境管理窗口建设成为爱民、为民、利民的窗口。她所在的出入境管理科先后被评为全市、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她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孟州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民警王丹

  当好群众“四大员”

  走进她工作过的社区,你会感到处处和谐安宁;看到她的身影,你会知道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2012年2月,大学毕业的王丹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两年后调到孟州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工作。

  西何庄警务室是王丹曾经工作的社区,这里处在市中心,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为了营造人人参与治安防范的氛围,从源头上减少治安案件,她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做好群众的“安全员、服务员、联络员、调解员”。在辖区张厚村走访时,她发现村民李某因宅基地问题经常与其弟弟发生矛盾纠纷。为避免事态升级,就联合村干部一起做李某兄弟的思想工作,但双方互不相让,多次调解均未奏效。随后,她转变工作方式,分别到李某兄弟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用真诚打动了兄弟俩,双方握手言和。

  在社区工作的两年里,王丹发现处理很多棘手问题都需要熟练掌握法律知识,于是在工作之余买书籍、上网查找资料、请教老民警,通过警务宣传栏、宣传单、民警在线广播等形式将群众常用的法律知识宣传到人人心中。2013年8月,在全省公安机关法律知识竞赛中,她夺得第九名,受到焦作市公安局的嘉奖。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牛鼻子’,我们的职责就是做好把关人,督促各单位严格落实执法程序,维护司法公正。”这是王丹作为一名法制民警对工作的感受。虽然才担任法制民警半年,但她出色的工作已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博爱县公安局清化派出所户籍内勤赵华

  细节服务赢民心

  博爱县公安局清化派出所户籍内勤赵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的人生格言,坚持为群众做好事。

  坚持细节服务、微笑服务,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是赵华的目标。她注重通过每一个工作细节来树立户籍窗口形象:上班时认真按规定着装,始终保持端庄的警容;接待群众时做到礼貌用语、面带微笑、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每天清晨,她总是提前到户籍室,仔细将地板、桌椅打扫干净,准备好群众解渴的饮用水和杯子,摆放好资料架上的各类户籍业务办理程序、规定的宣传卡片以及纸笔、胶水。

  赵华坚持热情服务、有求必应,始终充满爱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去年9月的一天中午,出警的民警将一个走失的男孩交给赵华照顾。小男孩因贪玩溜出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说不清楚家在哪里。赵华便拿出饼干和酸奶,喂他吃喝,安抚他的情绪。经过两个小时,在赵华的努力下,孩子终与家人团聚。

  去年以来,赵华共办理户籍等手续14111件,其中办理二代身份证4536件,无一差错,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解放派出所阳光警务室民警王慧敏

  社区群众贴心人

  王慧敏是市公安局解放派出所阳光警务室社区民警。她热心帮助群众,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创新社区警务模式,践行为民服务誓言,成为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在王慧敏的辖区有个特殊家庭,她陪着这个特殊家庭已经走过了七个春夏秋冬。李香兰(化名)50多岁,自小腿部有残疾,老伴患因脑梗后遗症而行动不便,孙女半岁时患上脑瘫,儿子离婚后长年在外打工,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全落在李香兰一人身上。2009年,王慧敏为李香兰一家向社区申办了低保。2012年,王慧敏得知针灸对脑瘫患者有帮助,就联系了数家医院、诊所,最终一家私人针灸诊所愿意为李香兰孙女免费治疗,现在孩子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五大法宝”解纠纷。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王慧敏总结出矛盾纠纷调解“五大法宝”,即釜底抽薪法、亲情感召法、换位思考法、取证威慑法、法制宣传教育法,并以此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上千起。同时,她不断开拓创新,将工作方法由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服务转变,本着“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理念,改变公安机关过去单一的调解模式,在阳光警务室推行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模式,邀请社区、街道、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图① 张海娟给办事群众倒水。

  图② 杨雪莲(左一)和同事们研究工作。

  图③ 李红贤在指挥交通。

  图④ 高丽为群众送去办好的户口薄。

  图⑤ 女子监管大队民警与在押人员谈心。

  图⑥ 苏小艳热情为群众服务。

  图⑦ 王丹与社区居民拉家常。

  图⑧ 赵华为群众讲解如何办理户籍手续。

  图⑨ 王慧敏演示防盗锁的防盗功能。

  (本版图文均由市公安局宣传科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