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之际,整理旧物,找出学界泰斗任继愈先生的一封书信,可以管窥他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任继愈先生不以“全能全家”自居,实事求是,谦逊美德,令我钦佩不已!
这封信,写于1998年4月19日。信是这样写的:“惠函收到,曹聚仁先生是我国有贡献的文学家,此事如由文艺、文学研究界的同仁发起,于理较顺,也会得到广泛响应的。如有北大的师生发起,到了一定的规模,我可以支持,我没有资格牵头。我所从事的领域,只是哲学方面,到处插手,好像成了一方面的专业人员,能通晓一切行业,我不喜欢这样做,我的发言权,只限于哲学、史学这个小范围以内。”
信写得不长,仅仅一页纸,但任先生严谨治学的风格跃然纸上。记得当时,我在北大旁听,同时在北大出版社兼职,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曹聚仁先生。在北大中文系主任费振刚先生与曹聚仁胞弟曹艺先生等人的支持下,我以个人之力量,筹办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为了争取社会各界名流的参与支持,我曾冒昧写信给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北大校友任继愈先生,恳请他的支持。
信寄出后不久,很快就收到了年届高龄的任先生的亲笔回信,至为欣慰。任先生对曹聚仁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由“文艺、文学研究界的同仁发起”“如有北大的师生发起,到了一定的规模,我可以支持”。继而他坦露心迹说:“我所从事的领域,只是哲学方面,到处插手,好像成了一方面的专业人员,能通晓一切行业,我不喜欢这样做,我的发言权,只限于哲学、史学这个小范围以内。”来信充分体现了任先生温和谦逊,实事求是的风格,他不好大喜功,不徒有虚名,有一是一,不愿“到处插手”,不以“全能专家”自居。
任先生的来信,让我不禁想起虚怀若谷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他晚年,曾亲自撰文“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耻于沽名钓誉,不愿徒有虚名。季羡林先生如此,任继愈先生何尝也不如此!
任继愈先生,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对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学子,能够在百忙之中亲笔回信,实在精神可嘉!
任继愈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与高风亮节,将深藏我的心中。他的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对于华而不实、沽名钓誉者,仍是对症的良药!(作者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