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网友“江湖远”的“从春晚看文化产业”信息中有此两问:
“当你老了”“拉住妈妈的手”“小棉祅”,三弹齐发,三节目谈空巢老人,大冷天的潘长江又问“‘毒舌姐’来东北避暑了”,其背后的养老养生休闲文化产业不可小觑,估计将从导入期变为快速成长期。长寿之乡修武、道教养生圣地神农山准备得咋样了?咱焦作的山水旅游是否该换换思路了?
《乡愁》启示我们,美丽乡村旅游呼之欲出,咱准备好了吗?
此两问,可谓“点穴”之问。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焦作旅游异军突起,名扬中外。然而,从自然山水游到休闲度假游,从门票经济到休闲经济,旅游转型尚在探索中,与之相关的生态休闲养老养生等产业也期待尽快破题。
休闲经济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还要走多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厌倦了闹市的喧嚣浮华和千篇一律的休闲方式,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些都决定了基于良好生态环境的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发展生态休闲养老养生产业,我们有优势。
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一个城市有三个AAAAA级景区,大小景区星罗棋布,更有中国旅游城市焦作、长寿之乡修武这样的金字招牌,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太极拳,强身健体、运动养生家喻户晓;“四大怀药”,一个“怀”字独占养生翘楚……品牌优势天下闻名;
神农氏尝百草、孙思邈采药地、“竹林七贤”隐居处,魏华著述《黄庭经》……养生文化源远流长;
怀庆府、山阳城;韩愈、李商隐、朱载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为休闲经济提供了独特的灵魂和丰富的营养。
这些年,我们也进行了很多探索,打造“一山一拳”品牌收到良好效果,提升了城市形象,打造了城市亮点。然而,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真金白银,诸多规划还停留在纸上,一些项目起点不高、缺乏创意、资源分散,打不出拳头。
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独有品牌转化为生产力的瓶颈犹在。
而此时,很多地方的生态休闲养老养生产业已经做出了影响、规模和效益。
休闲丽水、养生庆元……江苏、浙江、广西、海南,一个个休闲品牌为GDP增加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
整合资源,突破瓶颈,休闲经济亟待破题。
探索休闲经济,我们在行动。
修武县的景城融合、打造大健康产业是大手笔。
日前,修武县政府与北京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筹建“健康旅游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为主体在云台山景区投资3亿元实施旅游医疗服务项目。其中,建设生物芯片检测中心是最大亮点。
你能想象吗?取一滴血,放到芯片上检测,不久,一份个人遗传信息报告就能呈现在我们面前,医生凭借此报告可诊断一个人的健康和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据了解,这项技术可提前五年预警肿瘤,目前国内仅北京一家医院能开展此项业务。
这,只是修武县打造大健康产业的一个缩影。修武县旅游局局长毕东林介绍,修武作为全国知名的长寿之乡,已经吹响了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号角,重点发展以养生、养老、养病为主的“三养”产业,近期围绕高端医疗、高端养生,编制了青云休闲养生谷总体规划,签定了郑州澍青医专学校、博奥生物科技、太极书院、太极云舍、云台国际太极推广中心等一批养老养生项目。产业链条的拉长,由诸多细节支撑。修武的大健康产业,将成为修武旅游大产业中的核心品牌和核心吸引力。
大健康布局吸引众多投资商。修武“休闲养生健康园”项目筹备处负责人薛迎芳告诉记者,健康产业是第五波财富,我们已联合有关投资商组成一个统一体,准备以国际健康陪护和生态养老养生为目标,打造全省首家集太极健身养生、国际健康养老陪护和中医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大健康生态文化示范园区。
太极拳被誉为完美无缺的健身运动,太极之乡温县如何用好这块亮闪闪的招牌?
记者了解到,作为温县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中的核心项目,太极拳文化养老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推进。陈家沟太极拳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胜利告诉记者,该项目以养老居住功能为主线,建筑设计以独栋、双拼、联排、合院等别墅式客房为主,注重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完美结合,突出文化性、生态性和功能复合性,为宜居养老产业提供一个好去处。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征地500亩,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详细规划,下半年可动工建设。
道教养生圣地神农山风景区也在积极筹备发展养老养生产业。沁阳市旅游局局长李四凤说,神农山文化旅游园区中的神农山养生度假山庄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49.8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养生度假酒店、综合商务中心、公寓式酒店等三个部分。目前,综合商务中心南楼二层主体浇筑完成。目前,神农山景区和浙江大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大丰公司计划在2015~2017年投入约3亿元,建设完成“东方神话谷养生地”。
美丽乡村游
如何留住乡愁“原生态”?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在哪里?在儿时的记忆里,在原生态的乡村。
上云台山,穿叠彩洞,群山环抱之中的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宛若世外桃源,如今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很多人慕名而来,享受这里的宁静自然和山野气息。走进这里,你会发现时光一下静下来。石屋、古井、炊烟;墙上金灿灿的玉米穗、房前慢吞吞踱步的大白鹅、晒太阳的老人、懒洋洋的黄狗……修旧如旧,村民李晚富说,这么多游客来,就是冲着原生态的特色来,在这儿,能让后代知道一代代人是怎样生活的。
依山而建,因山就势,山水与建筑浑然一体,曾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建筑学的典范,这是中国传统村落、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
“游客称赞俺村风景不赖、乡土建筑多,谈论最多的要数清代修建的武举宅院和文举府邸,对古兵寨城堡也非常感兴趣。”村民郭苏州在自家“农家乐”门前边招徕游客,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据了解,为了保护原生态的古建筑,村里在古村落保护核心区之外修建了一条仿古商业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修武县七贤民俗村一辆太平车花了买一辆豪华汽车的钱,老物件越来越宝贵不言而喻。
我市目前有六个中国传统村落,传承和保护农耕文化任重道远。
对于更多乡村而言,保护和开发的两难选择依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很多颇有价值的古民居,在城镇化中消失。程峰说,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游,并不是要大拆大建,乡村游不是为了到田野中看看高楼大厦,而是要欣赏与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田园风光。我们不是要求乡村永远一成不变,永远贫穷落后,而是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使乡村更富有亲情和感染力,更富有与都市不同的文化氛围。他建议,新农村的新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并行不悖,应相互补充、和谐相处。所以,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保护意识,不能走拆毁然后修复、恢复的老路子。
程峰特别提到恢复博爱竹林。他说,博爱竹林是大自然对覃怀大地的恩赐。恢复竹林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宜居乡村的需要,也是美化田园风光、吸引游客的基础。目前,博爱仍有大片竹林,丹河水资源依然丰富,伴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越发重视,恢复竹林不仅可能、而且可行。我们可以沿着历史上的小丹河、运粮河,栽种竹林;拓宽运粮河,恢复水乡面貌,为乡村增色,为乡村游添活力;深度挖掘竹文化,打造人文景观;系统收集整理竹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挖掘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弘扬传统饮食,以满足游客的口福;发展竹文化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游,各县市各有特色,留住原生态,就留住了乡村的灵魂。
据统计,中国每天有80~100个村庄正在消失。过去的10年,中国总共消失了大约90万个自然村,希望的田野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守望梦里故乡,传承乡村文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