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仕智) 近年来,孟州市按照“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等生态林业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32.1%,城市绿化覆盖率43.19%,绿地率32.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在全市形成了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生态网络体系。
加强领导,强化创森新体系。孟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创森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重点工程来抓,建立健全了创森组织体系和考核体系,为创森提供有力保障。该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孟州创森指挥部,设立了以市委常委牵头的一室四组;连续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全市植树造林动员大会,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在造林期间,采取每天统计排名、每周电视通报、书记和镇长发言、乡镇巡回观摩、电视开设专栏、召开现场会、三夏三秋验收等方式进行督导,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年终考核,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改革创新,推动创森新机制。3年来,孟州累计造林3万余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孟州市在土地流转上做文章,在产权落实上出实招,相继采取公司造林、大户承包、反租倒包等形式,流转土地2.7万亩。同时,通过财政支持、税费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28家,林业产值达6174万元,通过林权的落实,保障了农民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加大投入,启动创森新模式。孟州市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的、高附加值的基础设施来重点建设,市委、市政府通过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出台地方补助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城区,坚持连续多年栽大树,植绿带,建景观,保持了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林木覆盖率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在农村,大力开展生态廊道,农田林网,乡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近1亿元,高标准实施了黄河西路雪松防护林、黄河西路景观绿化、高新区绿化、入市口绿化、迎宾主干道绿化、蟒河治理、黄河涵养带等亮点工程6000余亩,城乡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形成了一道乔、灌、草相互搭配,错落有致,相得益彰,花期交错,色彩各异的绿化屏障。
凝聚合力,开启创森新篇章。为了推动创森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创森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市财政局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市林业局加大全市绿化力度,市住建局大力推进城区增绿工程,市交通局将道路绿化同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市高新区高标准开展企业四周绿化;市水利局展开河流综合治理及绿化工作,市宣传部、广电局等单位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森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掀开了城乡互动、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森工作新篇章。
特色带动,实现创森产业化。为提高造林效果,带动林业经济,孟州市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上下足功夫,依托孟州“平原、滩区、陵区”地域特色,打造平原区生态廊道、滩区产业体系、陵区花卉苗圃的特色。平原区推动廊道上档升级,形成了以迎宾主干道绿化、高新区绿化、黄河西路防护林绿化及景观工程为一体的生态廊道;黄河滩区形成了以投资2500万元的国家经济林科研基地、投资3000万元的丰润园生态示范园、产值500万元的核桃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林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以杏、柿子、枣、韩国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6000余亩;西部陵区形成了以油用牡丹、玫瑰、大棚桃、苹果为主的特色种植,发展花卉苗圃6000余亩,油用牡丹4000余亩、鲜切玫瑰500余亩、大棚桃500余亩、苹果7000余亩。
孟州市认真践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理念,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建设城乡一体、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形成河流湿地、园林绿地、路渠林带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体系,呈现一个空气清新、林水辉映、生态宜居的美丽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