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说起焦作爱心助学会理事长王继昌,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说起王继昌的网名“阳光生活”,很多热心公益的人都说:“原来就是他呀!”生活中,大家都习惯地称他为“阳光”。
1980年出生的王继昌是郑州铁路局月山工务段的一名线路工,走上爱心助学之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2003年,他考入郑州大学工学院进行脱产学习。为了支付高昂学费,他的两个弟弟和妹妹中断了自己的学业,全家人全力以赴支持王继昌求学。这一切刺痛了王继昌的心,他在心底藏了一个梦:希望有一天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2007年9月份,王继昌和几个志愿者发起成立了焦作爱心助学会,征集志愿者和义工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爱心助学会成立后,王继昌一方面通过网络让网友们推荐身边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另一方面积极与我市几个山区学校联系,让学校推荐贫困学生。
2007年10月份,王继昌和几个志愿者相约到中站区龙洞街道河口村的贫困学生闫伟家走访。来之前,他们只知道闫伟是一个单亲家庭,但走访之后大家发现,闫伟的家庭条件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贫困,几间破旧的土坯房、脏乱的院子,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闫伟的父亲因重病而卧床不起……看到这些,王继昌当即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现金留了下来,并和志愿者一起帮助闫伟打扫房间。随后,王继昌立即制订救助计划,号召爱心人士捐款,定期为闫伟家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和现金,直至帮助他找到妈妈,开始新的生活。
爱心助学会刚成立的时候,人员、资金都缺乏,但王继昌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感召更多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加入到焦作爱心助学会,其会员已经由原来的三五人发展到20余人,志愿者也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截至目前,焦作爱心助学会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
说起今后的梦想,王继昌首先想到的还是那群贫困孩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加入到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者手记
认识王继昌是两三年前的事了,但直到现在,记者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因为生活中大家都叫他“阳光”,他的网名“阳光生活”更被大家熟知。人如其名,他所做的一切正如阳光一样,照亮了很多贫困学生的人生之路。
采访前,记者与焦作爱心助学会成员一起到深山走访过贫困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群人是多么质朴、可爱,他们之所以希望记者参与活动,不是想通过媒体宣传他们做了什么事,而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贫困孩子的生活状态,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助学的活动中。
王继昌很普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长期的坚持就使他普通的行为变得不那么普通,因为他传递了正能量,带来了无价的社会意义。其实,在焦作还活跃着许多像王继昌这样的人和爱心助学会这样的公益组织,他们默默付出,不计名利。让我们为这群最可爱的人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