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刘佳晖)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昨日上午,山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龙源湖公园北门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展示执法过程中收缴的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向过往群众讲授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知识。
“我国有严格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损害,而不按国家标准过量添加则会危害人体健康。这瓶牛骨白粉调味料就含有违禁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就会危害身体。”一位执法人员正在为咨询的市民讲解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宣传现场,假冒伪劣保健品的展台前吸引众多老年人,张先生拿起一盒包装精美、批准文号齐全的同济糖安,询问执法人员怎样辨别保健品的真伪。
“购买保健食品一定要认准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它是识别保健食品真伪最直接的方式。”执法人员说,“小蓝帽”下方有该产品的批准文号,消费者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输入批准文号进行查询,看看显示的信息和包装上的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如有一项不符,就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我血糖高,平时常买一些保健品,听了讲解,我才知道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它只有保健功能,没有治疗作用。我还学会了通过看批准文号辨别保健品和药品的真伪。”67岁的常有进希望这样的宣传活动能多开展一些。
宣传活动结束后,山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收缴的假冒伪劣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进行了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