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邓帆)近年来,武陟县在村一级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健全完善党政领导、综治牵头、“五老”人员为先锋、职能部门当主力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省信访局刊发专题报道肯定了这一做法,新华网、《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了这一经验。
近年来,武陟县各村委会聘选出2~3名工作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支书等,建立“五老”队伍,每周一、三、五定时接访。此外,分派县直部门联系347个行政村,每村明确一名协调员,每月3天驻村工作,利用部门优势,为群众提供政策、科技、农业、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组织公安干警分包全县每个村庄,坚持每周二下午进村工作,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武陟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为每家每户发放印有“五老”人员名单、联系电话及服务内容的“便民服务联系卡”,群众有事随时联系。对于发现的邻里纠纷、赡养老人、宅基纠纷等矛盾纠纷,“五老”人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既扮演群众亲戚中的明白人,又扮演群众中的威望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灵活化解矛盾,原则上7个工作日内化解结束,并及时签订调解协议书,相关文书资料存档备查。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复杂信访问题,通过乡镇包村联络员及时上报,由乡镇、街道或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统筹解决,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反映问题、化解矛盾。
武陟县按照“党政部门包难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技术部门包专业村”的原则,分派110多个县直部门联系347个行政村,充分利用部门优势,提供便民服务,帮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看病难、居住难、出行难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包村开展服务以来,共帮群众代办事项523件,解决涉及群众直接利益问题110多个,帮助50余名种养专业户解决了技术资金难题,规划产业发展项目7个,帮助千余名农民工实现了就业。
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推行信访诉求委托代理制度,对建房用地审批、户口准迁、五保户申请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事项,由“五老”人员代理信访,改变了群众有问题到处反映、干部忙于劝阻的被动局面,维护了正常的信访秩序。对于多次调解不服、无理缠访、非法上访的极少数人员,“五老”人员通过上门入户现场协调、亲情感化、思想疏导、解疑释惑等方式,最大可能地解开他们的心结,思想仍不能转变的,则由“五老”人员陪同上访,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截至目前,全县村级工作室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00多件,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600余件,帮助群众代办事项53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