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焦作/综合丨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真抓实干做好背街小巷治理工作
武陟县不断深化“平安焦作”建设
专业绿化破解“树难活”
图片新闻
我市掀起春季麦田管理高潮
全程监管:让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孟州市超八成财力办民生实事
图片新闻
刘金玉先进事迹再度受到新华社关注
中马村矿安全管理亮点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金玉先进事迹再度受到新华社关注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通讯员白海霞)自去年12月15日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李鹏采访刘金玉先进事迹后,3月10日至11日,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张彩霞、李安、杨静以电视和摄影的方式,再次对刘金玉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采访。焦煤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谢述新就刘金玉先进事迹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电视采访。

  3月10日11时,张彩霞一行到达九里山矿。在简单了解了刘金玉的先进事迹后,他们便直奔刘金玉修旧利废班。在修旧利废班,记者们详细询问了刘金玉的工作、生活情况,现场采访了刘金玉的节约故事和创新故事,拍摄了刘金玉的工作场景。

  为进一步了解刘金玉的节约行为和发明创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意义,3月11日上午,记者们在刘金玉修旧利废班现场采访了刘金玉的工友和领导,并拍摄了刘金玉发明的50风钻消音器的运行状态和修旧利废综合液压机的使用情况。“刘金玉不仅是我们的班长,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修旧利废班去年实现增收节支250余万元。”刘金玉的工友申玉奇说。“刘金玉的发明创造帮了我们的大忙,以前我们九里山矿修复锚杆全靠人工抡动大锤来校直,一天修复不了几根。刘金玉便想法利用废旧材料,研制了一台多功能液压机,一天可校直锚杆100多根,每根锚杆按35元计算,仅此一项年可节约材料费投入100多万元。”九里山矿供应科副科长单志刚说。

  3月11日下午,记者们就刘金玉先进事迹的重要意义采访了谢述新。在介绍了刘金玉先进事迹的推介情况后,谢述新说,刘金玉精神是目前困难经济形势下企业需要的一种正能量,他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和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刘金玉集节约、创新、环保精神于一身,他的节约精神,有力助推了企业的提质增效活动。在刘金玉精神的感召下,焦煤公司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学典型、赶典型”的刘金玉式先进班组和先进个人。2014年,刘金玉修旧利废班实现增收节支250余万元,九里山矿全年增收节支超过5000万元,焦煤公司修旧利废、回收复用价值1.17亿元。他的创新精神,有力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刘金玉用实际行动证明,创新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爱岗敬业,不断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每个人都能成为创新能手,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在他创新精神的带领下,焦煤公司掀起了岗位创新的高潮。2014年,焦煤公司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厅级科技创新奖28项,收购各类创新成果2591项,创造经济效益1.73亿元。他的环保发明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保证了员工的身心健康。

  “对刘金玉师傅的采访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感动。过去我们的节俭意识很淡薄,但是亲眼看到刘金玉能将小到螺丝帽的废旧物品都变废为宝,这让我重新感受到了节约的力量。他的这种精神财富无法估量,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采访结束后,新华社电视采访部副主任张彩霞感叹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