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改善民生是政府的不懈追求。示范区去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也是示范区六项重点工作中的第五项。
七成财力惠民生
2014年,示范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4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1.2%,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1576万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43587人次;新农合参合率98.77%,居我市五城区之首,发放大病补助金2651万元;修缮乡镇敬老院,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新建农村幸福院6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运行良好,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贴2160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金205万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宁郭镇、阳庙镇、苏家作乡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均衡教育验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在2014年中考中,示范区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312人,增长24%;在2014年高考中,文昌高中本科上线63人,增长80%。寨卜昌村进入省级古村落名录。宁郭镇卫生院、文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人口自然增长率5.7‰,出生性别比104:100,人口保持均衡发展。
就业再就业得到加强。为25家吸纳辖区农村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2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56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3人;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惠及540人、104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93个,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公共服务加快延伸。投资1500余万元,完善县、乡道路13.4公里;投资350万元,新建农村道路11.7公里;开通阳庙镇、苏家作乡城乡公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和谐稳定大局有效巩固。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蓝天雷霆”行动、平安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了群众欢迎。
社会事业重实效
社会事业发展重在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立足“实”字。教育是示范区强力推进的重点社会事业。2014年,教育类建设项目有河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焦作市第二十八中学)续建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已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学生宿舍、餐厅、管网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张庄中学扩建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7306平方米,投资1224万元,计划今年4月底竣工;二期建设内容为综合实验楼、教学楼、操场,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计划今年5月开工、明年7月底竣工。韩公示范教育园区项目,计划建设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项目总投资2.7亿元,去年10月底开工,计划2017年年底前完工。该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为幼儿部、小学部建设,投资约1.2亿元,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二期为中学部建设,投资约1.5亿元,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计划今年9月开工、2017年12月底竣工。原博爱三中维修改造工程项目,初步预算为145余万元,去年10月开工,今年年初竣工。文苑街道中心小学门前道路建设项目,预算总投资20万元,去年9月开工,去年年底前竣工。
示范区去年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事业、城乡交通网络、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10件民生实事,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医疗卫生方面,加快焦作同仁医院康复养老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示范区分院项目建设,建成29家标准化村卫生所和苏家作乡卫生院病房楼。文化体育方面,完善3个乡镇文化站配套工程,新建3个街道文化站;建成6个乡镇(街道)体育工程,实现村级健身站点全覆盖,打造“10分钟健身圈”。完善城乡就业社保服务体系,搭建培训、实训、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落实就业促进政策,继续实施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千人培训”计划,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举办创业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超300人,申领小额担保贷款超500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道路绿化、村镇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实施世纪路、黄河路、南洋路绿化工程,构建绿地绿廊系统,新增乡村造林面积710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扎实开展“蓝天雷霆”“清水利剑”行动,加强环境整治,强化环境执法,坚决关停“五小”企业,坚决取缔非法煤场。
强化服务均等化
适应新常态,更要突出民生改善,示范区今年提出要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
示范区努力推进人的城镇化,办好兜底民生,强化基础民生,关注热点民生,建设民生改善首善之区。今年围绕农民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农村水利工程、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交通网络、困难群体救助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示范区确定了民生10件实事,这是示范区对全区群众的郑重承诺,目前各部门、各单位正在不折不扣抓落实。同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示范区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重点,努力打造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发展成果惠民,示范区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今年,示范区按省、市要求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同时,重点强化教育牵动,制定“三名工程”实施意见,依托老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实行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示范区对人口集中的吸引力。守住安全稳定底线,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实行台账销号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各级各部门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突出网格化管理,突出化解信访积案,突出解决初信初访,努力为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是示范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示范区今年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寨卜昌村古民居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文化企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