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加速商业发展、促进人们消费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安徽、浙江和上海等地的电子商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呈现出几何增长态势,电子商务规模已占全国四分之一,交易额从几千万元到超万亿元,电商从几百家到几百万家。
那么,这些地市有哪些先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日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姜继鼎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到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杭州市、丽水市、金华市以及上海市等地就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考察。
加强政府引导
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安徽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成立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出台电子商务招大引强、扶优扶强和普及应用支持政策,建立电子商务目标考核体系,并纳入党委、政府专项目标考核。如浙江省金华市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赶超发展的“一号产业”来抓,专门组建了网络经济发展局。
增加资金投入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省、市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其中杭州市2013年共资助中小企业2554户,发放资金1445万元;温州市启动1.5亿元的扶持资金;丽水市出台扶持政策15个,涉及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市本级整合相关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了719亩用于打造“10万座席、30万就业、百万空间、千亿产值”的专业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目前投资10亿元的产业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企业全部入驻,实现满负荷运营。这些城市通过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楼宇和孵化园区等基础平台,发挥了“鲶鱼效应”,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慧聪网、当当网等国内知名电商巨头集聚。
拓宽应用领域
培育壮大电商群体
以电商为平台,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在向其他行业延伸的过程中,电商群体也得到发展壮大。浙江省丽水市鼓励电商向农业领域延伸,以“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带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电子商务化。2013年建成淘宝“特色中国·丽水馆”,首批入馆236家网商,实现销售总额21.1亿元。金华开发区利用闲置房产转型设置网络科技产业园,利用某机械厂闲置厂房转型建设文化创意园,目前全市从事各类电子商务的企业有20多万户。
重视专业培训
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利用电子商务园区开展企业孵化,开展分行业、分区域电子商务培训。丽水市打造“政策支撑、培训见习、示范培育、平台服务”,开办了创业班、精英班、政企班等课程,提供人才支撑,壮大电商主体。二是利用高校开展网商孵化,杭州市利用阿里巴巴学院等高校,紧盯电子商务动态和企业用人需求,设置对口专业,实行校企合作“1+1+1”全新培训模式,将企业引入校园,实训与学习相结合,使学员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上手。三是在产业园区进行商务孵化,聘请专业电商对大学生、青年创业进行短、平、快的基地人才培训。通过以上几方面,这些城市解决了应用人才、技能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