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读几本好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丰富的知识。继去年两会“全民阅读”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之后,今年全国两会,“书香社会”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靠电脑、手机等方式的电子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可否认,网络信息量丰富、方便快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也成为人们进行深入阅读的障碍。
“碎片化的浅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浅阅读是现代媒体技术和浮躁世风合谋的一种阅读方式,是靠鼠标调动的一种随兴浏览。支离破碎,驳杂无序,它可以作为一种暂时的、偶然的阅读替代,但不应该成为阅读的常态。”焦作师专党委书记张丙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现状:图书馆成阅读爱好者聚集地
3月17日下午,大风阴雨。恶劣的天气没有阻挡热爱读书的人们。在市图书馆,不少人安静地在阅览室查找书籍、潜心阅读。其中,在四楼社科阅览室,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爷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张士元老大爷告诉记者,他今年81岁了,每天6时起床后,走路25分钟到市龙源湖公园散步,然后到市图书馆看书。“来这里看书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虽然我没出过远门,但从书籍中学到了不少知识,领略了不少外地的风光,与街坊邻居们谈论时也有话题了。”
在我市,像张士元一样经常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的还有不少。市图书馆副馆长王莉告诉记者,目前市图书馆已经办理了3万多张借书卡,有不少人每年借阅书籍在100本以上。另外,节假日来图书馆读书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没有位置的时候许多人索性坐到地上进行阅读。
措施:开展活动 培养阅读兴趣
市图书馆开馆以来,逐渐进入了良性运行轨道,呈现出政策引导明晰、资源共享充分、品牌不断丰富、读者日趋旺盛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馆外流通点和服务点的增多,为众多无法经常到市图书馆阅读书籍的人群带来了福音。截至目前,市图书馆已建成馆外流通点和服务点13个,与各区共建图书馆分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王莉告诉记者,每年市图书馆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办优秀读者表彰会、读者座谈会等。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拓宽了读者的交流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使图书流通率和利用率逐渐提高。
建议:社会、学校、家庭应多加引导
建设“书香社会”,仅靠图书馆显然是不行的。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组织阅读推广活动。
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尚成敏告诉记者,阅读可以支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市民要多到书店购书、阅读。尚成敏建议,不要沉迷在网上浅阅读,要多阅读精品。她认为,尤其是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的孩子们,要在学校的指引下,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