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今年,我市将全面启动对老城区规划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对四城区成片进行区域性开发;将出台关于对北部山区加强管理的意见,把影视大道以北2.5公里以内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对其全面加强管理;对我市近十年来的规划体系全面评估,依法修编、调整各类规划……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中心城区规划执行情况座谈会上了解到,一系列举措和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适度超前、务实管用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转型发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
据了解,我市目前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并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议审查。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市先后完成了焦修博一体化发展规划、新河区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等7个总体规划类规划;完成了城市消防规划、水系绿地系统规划、中小学布局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完成了老城片区、中星片区、电厂片区等10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解放区等4个特色商业区空间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焦作火车站区域规划、焦作市太极文化交流中心规划等4个城市设计和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
目前,市规划局正在组织编制新河区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新河商务区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老城区山前地带风貌规划设计、人民路东段片区城市设计规划等。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各项规划的引领下,我市城市布局不断优化,框架逐步拉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东移南扩西进”的发展方向,城市七大组团功能不断完善,初具组团型城市发展格局。由塔南路和丰收路构成“十”字形城市发展主轴线,由“六横六纵两环”的主干道组成“格网型”城市交通主骨架,由“三横七纵”的城市水景体系组成生态廊带,将七大城市组团有机地连为一体,形成组团网络式城市空间结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聚发展初具规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沿北部太行山重化工业发展轴、南部沿黄河轻工业发展轴和11个产业集聚区正在加紧建设,集聚效应初显。此外,水系建设顺利推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我市水系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拦蓄天上水,引来黄河水,留住过境水,补充地下水。北部浅山区生态恢复、游园绿地建设成效显著,构建北部绿色屏障。
小区好不好,住着舒适不舒适,首看容积率。为了防止小区建设超面积、超容积率,我市加强规划审批后的管理,由原来小区建成时集中验收提前到每一栋楼建成时就跟踪验收。同时,加强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苗头;跟踪建设过程,在放线、主体、材质、色彩等方面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予以查处。近年来,小区超面积建设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此外,在规划核实环节,市规划各部门认真对照规划许可证件和法定图件确定的建设范围和内容进行现场核实,去年依法验收23个建设项目,验收面积80万平方米,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城市规划决定城市发展的未来。今年,我市将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对近十年来的规划体系全面进行评估,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规划工作。特别将对接郑州发展,在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等方面加强研究,准确定位,为焦作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在此基础上,对我市规划体系进行全面审视、依法修编、调整各类规划,形成具有我市特色、适度超前、务实管用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转型发展,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