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徐建一、廖永远……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中央纪委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打虎”行动。2014年的反腐成效,也成为两会会内会外关注的焦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纪委早春反腐行动释放哪些信号?要实现不敢腐不反弹、不能腐制度严、不想腐能自觉,两会后,中央纪委剑指何方?反腐又有哪些特点?
两会结束“三虎落马”,反腐问题持续走热
3月15日12时55分,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而此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闭幕会刚结束。公众尚未从这一“重磅”消息回过神来,5个小时后,中纪委再度发布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3月16日20时1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落马”。短短两天时间,就有三只“老虎”“落马”。
公开报道显示,就在14日下午,仇和还在参加云南代表团的审议。作为两会结束后第一只“落马”的“老虎”,仇和一度是“明星官员”,围绕其身上有诸多争议。“仇和落马是一记强力反腐警钟。”舆论认为,仇和被查再次证明,只要腐败了,一律严查,绝不迁就姑息。铁腕反腐正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只有对任何违法违纪官员都坚持零容忍,才真正有警示作用。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认为,这些“老虎”的纷纷“落马”,表明即使两会期间,中央反腐的力度也不改变。
标本兼治,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
3月6日和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江西团和吉林团两谈“政治生态”。过去8个多月里,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阐述。专家认为,净化政治生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取向。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关系中国的未来。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要求,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要巩固成果,推动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反腐的脚步一直未停止,而在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显示,2014年涉嫌违纪的中管干部已经结案、处理和正在审查的有68人。而在惩罚监督方面,去年巡视了31个省区市,还有10多个部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通过持续的高压反腐,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而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管理、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等举措,正在构筑起“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达到标本兼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通过推进反腐立法,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用权”的目标,使权力按照规范、法律运行。同时,“也要加大监督权力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在制度和法治所织成的笼子里。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