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宏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创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对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基本要求。而杨家卿同志新近出版的《学步小札》文集,正是以服务人民的责任和难能的理论担当,生产出的无愧于时代的理论精品和优秀作品。
杨家卿同志将书名取为《学步小札》,“学步”乃蹒跚学步之意;“小札”即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集子,以表达自己在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还是刚刚起步的新兵,其实此乃本人的自谦,诚如文章大家王梦奎先生所言:“这也是大器晚成者所有的品质。”从家卿同志已有的10多部著作,足见其非凡的功力和功底。这部文集尽管是增订再版,尽管是诸多内容的合辑,尽管有不少是新瓶老酒,但以其导向鲜明、立意高远的灵魂,以其党建理论研究的主线,给人以心灵陶冶的震撼,让人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和文化营养,愈显出著作的品位。无论是“杂说拾遗”还是“往事漫议”,无论是“名家印象”还是“前言后语”,都有宏阔的时代特色,厚重的思想内涵,囊括了观点新颖、论辩深刻的理论文章,探幽索隐的心得体会,分析鞭辟入里、一语中的序跋评论,甚至也有带着泥土芳香的散文集萃。表面看似庞杂,实则各有千秋,从不同侧面反映作者的不懈探索和持之以恒耕耘的追求,映射出作者试图全方位引领社会、启迪读者的良苦用心。习近平同志殷切期望理论和文艺工作者,利用新的时代条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揽家卿同志这部著作,不难看出他在这方面的用力,尝试通过细微的发现开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也尝试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和心路历程,并以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和成就,引导读者如何做人,何以工事。有鉴于此,河南人民出版社以“这是一位知名作家、理论家的重磅力作!读者既可饱览作者30余年的心路历程,又可领略作者对孙中山、张恨水、萧乾、穆青、舒乙等领袖大家的独特感悟,还可窥知邵华、王梦奎、王伟光、孙庆聚、韩庆祥等学界名流对作者的中肯赞誉”,向读者隆重推介。而且文集还以其特殊的思想素养、理论建树、人文情愫诸方面造诣,引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主流媒体的关注,且不说《人民日报》、求是网、新华网等媒体的宣传渲染,且不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名校理论家和教授的赞誉赞扬,就连全国党建研究的权威、前中组部部长张全景也专门题词鼓励。这一切都是他的著作弘扬正能量应有的效应。
当然,杨家卿同志著作的理论感召力、思想的感染力以及艺术的影响力,都建立在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有可能曲解作者的意图,以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读作者的真实思想。因为乍看来本书极易产生拼凑的错觉,只有经过细读,结合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统揽全书布局和所选篇什的精心,才能体会作者作为基层理论工作者,竭尽全力改变学术浮躁、文艺急功近利现状之良苦用心,悟透其忧党忧国忧民的责任与担当。
至此,忽然产生一个问题,为何杨家卿同志30多年砥砺奋进并有如此的理论担当?
一是理论、文艺、学术界为谁,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无论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还是文艺创作,究竟应当为谁而开展,为谁而服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偏离轨道。近年来,在理论界出现什么普世价值,崇尚西方所谓民主之类的歪理邪说,在学术界出现为汉奸卖国贼翻案而研究的咄咄怪事。在文艺界出现丑化民众的反常现象,不仅得不到抵制,反而受到喝彩,像《同桌的你》之类的小品就是明证。因此,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也就是说,为谁进行学术研究,为谁去搞文艺创作,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也是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的大问题。而作为集理论家和作家于一身的杨家卿同志,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为推动理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坚守自己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良心的“道”,甘愿长期坐冷板凳悉心研究和创作,出版了诸如《学步小札》等10多部有筋道、有骨力、有正气的理论著作和文艺作品,以独树一帜的气派总结和书写人民伟大实践、时代飞速跨越,从而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自然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誉,多次获奖也就不足为奇。
二是理论、文艺、学术界探讨谁,研究谁的问题,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人民是优秀作品的生活源泉,文艺必须讴歌人民和他们的生活。而作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术研究,也必须围绕人民关切的东西,研究党的建设和党的政策之类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内容。杨家卿同志的著作,不管是学术研究、理论成果,还是心得体会、文学创作,都有明确而鲜明的指向,就是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因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他的《党建研究十题》针对党建研究领域中的10个重大选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扎实的学风,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无疑为党员干部和学术界深化党建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三是理论、文艺、学术界的探讨和研究图什么的问题,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有句俗语叫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如果将此用到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上就大错特错了,而现实中恰恰有不少人把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当成吃喝乃至发财的工具,自然就出现了一些媚俗、低俗、庸俗的创作,一些散发铜臭而无聊的研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公开抄袭模仿、堂而皇之剽窃之风泛滥,造成研究成果和作品千篇一律,有数量无质量,有“高原”无“高峰”的严重后果。这种为了金钱不惜出卖人格灵魂,不惜当耍把戏的小丑,虽然说了几句俏皮话一夜成名,演了一番下流的恶作剧一夜暴富,但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即使在党政机关、在学术界也不乏一些人热衷于捞实惠的渴望,流连于赚外快的投机,穿梭于拉关系的经营。家卿同志却不然,坚决抵制这种拜金主义,迎合低级趣味的不健康情形,心甘情愿地走上被人称之为寒酸的学者之路。他没有职务攀升的刻意追求,没有耗费精力在官场中角逐,没有在饶乐侈谈、灯红酒绿中消磨时光,而是在方格文墨中寻求乐趣和精神寄托,凭借勤奋、钻研的挤劲、“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拗劲,铸就了一笔一画、一字一格、一篇一议和一步一个脚印地辛勤笔耕的“爬格子”精神。有时候为了一个课题、为了一个研究成果、为了一篇文章,甚至是一个观点、一个题目、一句精彩语言,都一遍遍艰苦思考、一次次精心推敲。人们常说他有灵感,其实这种“灵感”不过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久久探索,突然受到某种启发瞬间产生瓜熟蒂落的情景罢了。
总之,杨家卿同志这本《学步小札》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典范,也是扭转领导干部浮躁之风一本难得的好教材,更是启迪潜心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潜心创新领导方法、领导水平、领导艺术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