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为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年中有6个月的气温创下同期最高纪录。这一年,美国纽约在1月7日经历了118年最冷的一天,澳大利亚年初高温打破150余项气候纪录,法国埃菲尔铁塔一度在雾霾中“消失”,中国遭受了自1949年以来最强台风“威尔逊”的袭击……世界各地,几乎无一能够摆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困扰。“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这是2015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它和中国古语“知行合一”阐述的是同一个道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拥有科学深厚的气候知识,朝着保护和适应气候发展与变化的方向努力,我们才能够真正防范和减轻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共筑人类的美好家园。此刻,让我们一起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吧。
初春天气多变 慢性病人应当心
初春时节,北方寒流同南方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天气阴晴无常,忽冷忽热。即使是某一个晴日,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上和夜间气温较低,所以有“罗衾不耐五更寒”的词句。温度的变化幅度过大,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着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一些慢性病患者,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每逢初春季节,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人体内的某些变化也相对剧烈,如血液中酸度增加,静脉中高浓度胆固醇和糖的流动加快,特别是保持人体恒温的下丘脑的“工作强度”必须加大,而体内各控制系统(包括下丘脑)对初春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这样的情况,正常人也会感到不适,而有慢性病症的人则容易发病,肺心病、气管炎、胆石症等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初春的风,常常风速较大,风向变化频繁,从而给各种病毒带来可乘之机,风沙阵阵,花粉飘飘,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鼻炎及眼疾患者会大大增多,哮喘病患者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支气管处于“高反应状态”,也会出现症状。
正因为如此,在多风、冷暖不定的初春时节,请大家要关注天气变化,也可通过拨打12121气象服务热线或拿起你的手机扫二维码(右图)或在公众号中搜索“jiaozuoqixiang”即可了解焦作气象台最新发布的气象信息。
专家提醒:户外避雷方法
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人体一旦被击中死亡率极高,如果拥有一些防雷意识,就可以把灾害损失减到最小,为此专家提醒:
1.下雨天,不宜在旷野中打铁柄雨伞,要远离电线、铁丝等金属物品,由于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越大,所以在雨中要速度慢、步子放小行动,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
2.雷暴天气来临时,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不要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要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应提高警惕,逃离现场。
3.汽车里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由于轮胎是绝缘物品,即使被闪电击中也很少伤人。
4.手机作为金属设备,如果无线高出身体高度,也有可能遭受雷击,所以雨天里户外最好不要用手机通话。
5.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此时尽量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要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