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珂 本报通讯员 毛保党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作为我市“十大建设”之一的公路网建设,一年多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网建设同时发力,武云高速路、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南太行绕城高速路、焦作到修武及武陟两条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都取得了突破性新进展。公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谱写了一曲“三网交融畅怀川”。
如何交融?如何畅通?这还得从2014年8月,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传来重磅好消息说起。困扰我市10年之久的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确定由焦作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采取PPP模式进行投资建设,项目终于破冰启航,打开了全市人民多年以来一直放不下、绕不过的心结。
2015年2月15日,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签约仪式在焦作举行,市委书记孙立坤,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明德,副市长胡小平,以及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兴彬,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公路管理局局长蒋晓明等出席签约仪式。
该项目为新增国道234河北兴隆至广东阳江的重要一段,起于焦作市迎宾路焦作南互通处,止于郑州荥阳S312互通处,向南可连接连霍高速公路,估算总投资约39.14亿元,全长约26.4公里,为交通运输部全国PPP建设模式的试点项目,全省规划的8个跨越黄河项目的先行试点。它是沟通华北与华南的一条运输大通道,也是我省南北向的重要综合运输通道。它的实施将进一步打开我市南大门,拉大城市框架,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市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对于促进焦郑乃至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及黄河两岸交流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黄河天堑,必将迎来新通途。
而这只是交通运输公路网中的一条主线,众多的主线、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编织出来——
高速公路 畅连全国
如果说,2013年,桃花峪黄河大桥为焦作人民打开了又一个通向外面的窗口,那么,它的延伸工程,2014年正在加紧施工的武云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的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不仅是我市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它不仅是连接武陟和修武以及云台山的高速通道,也成为连接焦作与郑州的又一重要旅游高速通道,甚至还串联着省内的“旅游明珠”。该项目将来延伸至山西后,还将形成省际高速通道。
如今,武云高速公路已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占总投资25亿元的64%,土石方已累计完成总量的70%;桩基完成总量的97%、梁板预制完成总量的82%;涵洞、通道工程完成总量的84%。而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等报告也已编制完成,投资框架协议已正式签订,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新阶段。
至此,我市高速公路网已连通全国,东达省会接京港澳高速,南跨黄河接连霍高速,西连济源接二广高速,北出太行接长晋高速,初步形成了“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大循环、大联通的格局。不久的将来,这些高速通道,必将为美丽焦作建设注入持续的“循环动力”, 也使得连东接西、贯南通北的焦作,无限触摸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脉搏。
干线公路 四通八达
如果把高速公路比作“主脉”,那么,作为交通运输网“支脉”的干线公路,也在美丽焦作建设中,连通着焦作的山山水水、市县乡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打造‘1030’快速畅通工程,建成10分钟都市交通圈和30分钟城市组团交通圈?这与我市的干线公路建设密不可分。通过对干线公路的上档升级,加快建设焦作至武陟、温县、孟州、沁阳四个城市组团、八大功能区及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功能,进一步完善‘八横十纵’的干线公路网,努力实现县县通国道、县县通一级、乡乡通省道、覆盖所有产业集聚区,这是我市干线公路发展的主要目标。”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如臣说。
S104郑常线马营至小中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而2015年1月23日,焦作境马营至小中里段改建工程上跨郑焦晋高速Ⅰ号分离式立交桥主体合龙,则标志着这项省重点工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干线公路网建设上,与这座大桥主体合龙同样值得铭记的,还有很多精彩——
2014年,完成了S310长邵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S104郑常线詹店立交桥拆除重建等8个项目;S104郑常线马营至小中里段、S310长邵线修武至焦作段两条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老路段已完成建设,新路段正在加紧推进;中心城区南外环路、S236沁上线温县至沁阳段、S235博许线豫晋交界至柏山段改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S237沁新线捏掌东至里村段和S233焦桐线中马村至武陟段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特别是全市人民关注的焦作黄河大桥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下半年将开工建设……
农村公路 支农惠民
“这里的沁河桥修好后,我们运输农作物,再也不用绕十几里的远路,那是真方便!”这是2014年11月14日,记者在武陟县嘉应观乡西营村采访时,听到村民周永华发自内心的感叹。
当天,50岁的周永华正拉着一车秸秆从西营沁河桥通过。能并排3辆车同时通行的宽敞桥面,全长不过近百米的桥体,却让他有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而之前,这座年久失修的桥,曾阻碍着村民们发展的梦想。下田务农,只能走小河堤下钢槽搭建的便桥;丰收运输粮食,则不得不绕行十几里路。
而这,只是农村公路建设中精彩的一瞥。
据介绍,我市农村公路被列入了2014年全市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中。为了圆满完成这项沉甸甸的民生工程任务,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压驱动,及早安排,抓质量、促进度,全面完成农村公路306公里,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市定200公里民生工程建设目标。同时,还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未来3年,我市将投资12.5亿元,集中建设农村公路1200公里,改造危桥5000延米,着力改善广大农村交通环境,进一步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农村致富奔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大畅通,迎来的是焦作的新发展。而美丽焦作建设的一“路”通达,则需要一条条大路、小路凝聚的发展脉络畅通无阻,让路的畅通,凝聚发展的美丽梦想。
持续发力 一路前行
路路畅通,一通百通。
“畅通”二字,贯穿我市这一年交通运输三网交融的始终,更延续着未来一年我市交通运输三网交融发展的信心。
今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双20”计划,即计划实施20个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
加强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对形成我市“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联通”的高速通道,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围绕“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建设,今年重点推进两大项目:一是加强协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创造良好施工环境,促进武云高速公路顺利建设,确保年内主体完工。二是强化责任,明确目标,盯紧盯牢,跟踪问效,加快南太行绕城高速项目前期运作,加强与投资商的深度合作,尽快形成实质性进展,确保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加强干线公路建设。围绕我市10分钟都市交通圈和30分钟城市组团交通圈建设,今年重点推进以下几个项目:一是抽调专门力量,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全力配合抓好焦作黄河大桥项目,年内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确保开工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施工网络计划,把握节点,持续推进,年内完成S310长邵线修武至焦作段一级公路、S236沁上线温县至沁阳段、S235博许线豫晋交界至柏山段改建工程;完成S104郑常线马营至小中里段一级公路改建项目主体工程;克服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困难,持续强力推进南环通道建设;开工建设S104郑常线新詹店立交桥等项目。三是进一步储备开发新项目,强力推进S233焦桐线中马村至武陟县城段、S237沁新线沁阳捏掌至孟州里村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是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的第二年,也是攻坚之年。抢抓“三年行动计划”良好机遇,继续坚持早谋划、早动手,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新改建、改造农村公路410公里,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扎实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以迎接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为抓手,全面提升养护管理水平、路况技术水平和路网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促进管养工作常态化,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努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
畅通背后,大道如歌;美丽焦作,一路通达。
焦作交通人正为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持续发力,勇当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