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春困。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于是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因此,春天驾车出行前,一定要注意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免诱发或加重春困。同时,要注意饮食调剂,行车前最好不要大量食用牛奶、香蕉、莴笋、肥肉及含酒精类的食物。行车时,少开空调,多吹自然风,保持头脑清醒。
二、防雨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季相对多雨,在湿滑路面行车,关键是控制车速,留足减速制动距离,有情况时及早处理,遇到凹凸不平的湿滑路段更要注意提前降速,以免出现严重失衡情况,引发侧滑。遇到积水路段,应低速缓缓通过,切勿冒险高速涉水。雨天骑车人头戴雨帽,行人手撑雨伞,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行车时遇到非机动车和行人,要关注其运行轨迹,提前鸣笛,耐心避让,减速行驶。此外,雨天在山区道路上行驶,还要注意观察山体、路基的状况,避免因塌方造成危险。
三、防雾天。春季多雾,雾天行车,能见度下降,影响驾驶人的观察和判断,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要注意检查车上的防雾灯是否合格有效,当遇到浓雾弥漫无法前进时(能见度不到3米),应停车避让,待雾气减退后再走;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行进中应打开防雾灯、近光灯及尾灯,遇到前方来车要减速让道,严禁逆向行驶、危险抢行。
四、防酒驾。春暖花开,亲友聚会,一同出游,喝酒的机会也增多了。但是,酒是开车的大敌,喝酒后开车会使人判断力和对汽车的控制能力下降,出现情况时来不及作出正确反应,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对待酒驾,丝毫不能有侥幸心理,更不能因驾车技术好和通过的时段、路段车辆少为自己找借口,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酒后驾车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极度不负责的行为。
平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