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3月24日是第二十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昨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每年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约2500例。“十二五”以来,我市发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600例,每年结核病的治愈率保持在90℅以上;落实了对患者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优惠政策,共计减免医疗费用约380万元。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痨病”,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它的传播足迹。过去由于医疗条件差,多数染上该病的人等于进了“鬼门关”,因此有“十痨九死”的说法。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近1/3的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新发结核病人900万例,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200万例。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据了解,我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人,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并规定必须进行归口治疗管理。
据有关资料,我市每年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约2500例,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1.5万例。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市、县、乡、村防治服务体系,加强结核病人的早期发现、管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600例,落实对患者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优惠政策,共计减免医疗费用约380万元。
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负责人牛政提醒市民,肺结核主要是由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的带菌飞沫传染他人,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个传染性结核病人每年可传染10~20个健康人,其中有10%发病。少数人也可通过饮食特别是饮用未消毒的牛奶,通过胃肠道或破溃的皮肤感染。所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是预防结核病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近年来虽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但仍有30%的结核病人没有被发现,加之部分病人没有到正规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治或不规律用药,造成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和耐药结核病例的增多。
据了解,耐药结核病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更长的传播时间,并且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治疗费用昂贵,被传染的病人很可能患病初期就是耐药结核病,其危害不亚于癌症。这种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市疾控中心提醒,各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归口管理政策;结核病患者要到正规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治疗,按照医嘱坚持规律服药。
接种卡介苗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可靠的预防结核病的方法。新生儿免疫力低,接种卡介苗后,在15岁以下患结核病的几率明显降低。同时,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儿童和老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等,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必要时可以服用抗结核病药物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
牛政提醒结核病患者,目前,我市利用中央、省、市结核病控制项目经费,对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患者可到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此外,各县市区还结合实际情况,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肺结核患者在门诊治疗纳入慢性病统筹,住院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有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