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影寺也称古贤谷寺、景净寺、金灯寺、金门寺、洪谷宝岩寺,地处净影风景区蟠龙山下的净影盆地。净影寺始创于公元583年,由隋文帝下令兴建,作为青莲寺的下院,供慧远大师释义所居,并在此创立佛教净土宗,成为净土宗创始人,故其弟子在重修时改名为净影寺。
此处是我国佛教史上的释义高祖、净土宗初祖慧远的出家学法及归骨之地。其后历代多有高僧在此修行,五代时著名画家荆浩、金代时最著名的诗人元好问和文学家赵秉文也都曾在此隐居。净影寺千百年来多有重修扩建,最盛时曾居僧人200余人。
高僧慧远是中国佛教乃至全球佛教界的集大成者,为净土宗经典无量寿经译书,系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统一的净土分类说,著有《大乘义章》《十地经论义记》《华严经疏》《大般若经义记》《胜曼经义记》《无量寿经义疏》《维摩经义记》,共20部100余卷。其中,《大乘义章》被称为佛教的百科全书。
自慧远大师后,昙馥、灵璨、宝儒、善胄、慧迁、玄鉴、辩相、僧稠、不空、福润等一大批高僧大德来到净影寺主持或修行,使得净影寺千百年来香火不断,成为享誉全国的古刹名寺。
新的净影寺于2002年由河南新时代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恢复重建,寺院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祖师堂、钟鼓楼、僧舍、方丈室、讲经台等多部分构成。远观殿宇寮舍飞檐斗拱,鳞次栉比;入寺则见雕梁画栋,建筑精美,佛像庄严,巍巍壮观。
净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