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李克强 就李光耀逝世致唁电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不幸逝世向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致唁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对李光耀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李光耀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不幸逝世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致唁电。李克强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向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表示沉痛哀悼,向李显龙及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新闻人物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据新加坡总理公署3月23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当天3时18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早年就读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1946年去英国,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和中殿律师学院深造。1950年回新加坡后,李光耀曾担任律师和几个工会的法律顾问。1954年11月,他参与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并担任秘书长,1955年4月当选为新加坡立法议会议员。
1959年5月,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以压倒多数获胜后,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1963年9月,新加坡同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他继续任新加坡总理。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他任共和国总理,1990年11月卸任。此后,李光耀先后留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2011年5月,李光耀宣布不再担任内阁职位后隐退。
今年2月5日,李光耀因感染严重肺炎进入新加坡中央医院住院治疗。此后,其病情一直处于危重状态。
李光耀祖籍广东省大埔县党溪乡,1950年结婚。夫人是他在剑桥大学的同学,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律师,2010年去世。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李显龙现任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曾多次到访中国。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发布公告
据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发布的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23日3时18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李光耀因感染严重肺炎于2月5日进入新加坡中央医院住院治疗。新加坡总理公署近日连续发布消息说,李光耀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病情不断恶化。22日发布的公告说,李光耀的身体状况更衰弱。
后事安排
李光耀逝世后,政府宣布新加坡进入7天的国家哀悼,全国及海外各新加坡主要机构的建筑降半旗致哀。国葬的时间安排在3月29日,周日。
长子讲话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23日8时先后用马来语、汉语和英语发表电视讲话。
李显龙说:“今天,我们失去了一位敬爱的领袖……在李先生住院期间,各阶层人士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大家的关怀和慰问。这给了李先生和我家人很大的安慰。我谨代表家属向大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李显龙说到这里,一度哽咽。他接着说:“由始至终,李先生最关心的就是新加坡的存亡……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从第三世界晋升第一世界,成为一个让人民引以为豪的家园。”“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发扬他的爱国精神,团结一致,让这个他付出毕生精力建立的新加坡,继续繁荣稳定。”李显龙说,“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请您安息吧!”
“国父”:开创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一城即一国,可谓“弹丸之地”。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强敌环绕的小国,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数十年间,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耀眼的经济奇迹。
凭借这一奇迹,李光耀不仅在新加坡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被视作建国元勋、立国功臣,而且在国际社会也赢得了不少赞誉,其“新加坡模式”的经验也成为各国研究和借鉴的对象。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称赞李光耀是“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1年曾刊文称,李光耀给新加坡留下的遗产使新加坡成了真正成功的后殖民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屈指可数。当阿拉伯国家逐渐分崩离析,东南亚其他国家还在第二世界苦苦挣扎时,借用李光耀所著长篇回忆录中一卷的题目来说,“新加坡已经从第三世界国家一跃跨入了第一世界梯队”。
实用主义者:大国均势中周旋
在缔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李光耀还在外交政策方面为新加坡赢得了与其微小幅员和有限人口极不相称的国际影响力和威望。
处于强敌环绕以及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外交问题关乎新加坡的生存。而李光耀的求存之道就是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在大国均势中左右逢源,“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这一现实主义理念渗透其中。
面对虎视眈眈的邻国,李光耀对所有大国“开放门户”,加强新加坡与大国之间的依赖关系,提升新加坡的国际敏感度,以牵制邻国。而当处理大国关系时,李光耀并不完全依附于某一方,而是着力确保不同大国之间展开竞争,新加坡则在这种大国竞争的均势中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美苏争霸时,欢迎苏联介入亚太如此;中国崛起,希望美日制衡中国亦是如此。
39年间访华33次
李光耀生前与中国五代领导人均有交往。自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至今的39年间,李光耀共访华33次,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都曾会晤。
1976年5月,应中国领导人邀请,李光耀首次访问中国。不过,新加坡却是东盟国家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自1990年10月3日起,中国和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1990年10月16日,李光耀第五次访华,这是李光耀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正式友好访问,也是他以总理名义对中国进行的最后一次访问。
观察中国预言中国
李光耀近年曾就中国话题多次发表观点,这些被称为“政治预言”的观点,展现了他对中国的高度关注。
再过二三十年,中美两国实力将实现平衡:其一是把美国赶出中国12海里的领海范围,其二是把美国赶出中国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与当年的美苏关系不同,当前,美国与这个已经热情拥抱自由市场的中国之间不存在深刻且无法调和的意识形态冲突。中国需要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以保证继续有机会利用美国的市场、投资、技术和大学,而美国也没有必要长期与中国为敌。
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势不可挡的经济往来将把两个社会融合在一起,大陆方面也不会觉得有动武的必要。马英九领导下的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与日俱增,未来4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美国人不管对未来是否有信心都花钱,甚至借钱花。美国有一种基本假设,那就是:一切都会很好。他们的经济就是这样增长的——靠的是国内消费。中国最终也必须走这条路。但他们如何完成这个转变呢?穷人即使富裕起来也还是表现得像穷人。你只想积攒更多财富、存更多的钱,因为你过穷日子太久了,唯恐有一天再度变穷。只有在满怀信心地认定这种富足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认识到缩手缩脚过日子太愚蠢时,你才会开始花钱。他们必须使经济增长达到可持续的阶段。他们必须在一二十年内完成这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