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明霞)“去年年底,超市搞活动,我一下子买了两箱奶粉。谁知今年喝最后一罐奶粉时,发现里面有头发类的絮状物,冲调时还出现了结块。找商家,商家说不可能。难道是我自己往奶粉里扔东西,诬赖他们吗?”近日,市民王女士致电本报热线反映。
据王女士介绍,她的女儿今年2岁,特别喜欢喝奶粉,几乎每晚都要喝一瓶奶才能安心睡觉。去年年底,趁着超市搞活动,再加上奶粉有两年的保质期,王女士一下子买了两箱奶粉放在家中让女儿喝。
“刚开始喝的时候,倒是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就感觉奶粉有些不易溶解,但孩子喝后也没什么不良反应。谁知道喝最后一罐时,竟然会喝出这么恶心的东西。”王女士指着已打开的奶粉罐中的黑色物质让记者看。
记者发现该罐奶粉已被喝掉三分之一,奶粉罐的桶口处有明显的絮状物,一些散落的黑色细末混杂在奶粉中,王女士说,因为这罐奶粉放置了很长时间,打开了很多次,有些明显的异物被抹掉了不少。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与王女士一起来到该超市奶粉柜台,并找到负责人。对于王女士的质疑,一刘姓经理表示,该品牌的奶粉是企业按正常流程操作生产,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异物混入的情况。该经理怀疑不是质量问题,极有可能是受环境污染导致。
“如此明显的奶粉异物不可能是开封后混进去的,毕竟是孩子吃的东西,家人在兑奶粉时都特别小心。”王女士激动地说。商家表示,异物混进到底属于开罐前还是开罐后现在已经很难界定,仅凭王女士的说法不足以形成证据。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消费者的王女士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市金研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卫群。郭卫群说,王女士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在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致电相关质检部门或者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相关部门对证据进行固定,并召集双方来处理争议。其次,在厂家或经营者取回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时,应要求其出具取回产品的收据。如果双方协商未果,消费者可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仅从目前情况来看,王女士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完全证明就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如若想进一步核实,王女士需将剩下的奶粉提供给质检部门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