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日前,记者在博爱县各地采访时,随处都可以看到该县干部群众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美丽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安排和全县林业生态网络建设的要求,在全县大力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该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年初以来,博爱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构建林业生态网络为主线,以增加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容量为目标,以全社会尽责为手段,积极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全民参与绿化造林的新模式,把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与矿山治理、休闲旅游、城郊景观绿化、生态文明教育等相结合,有效促进该县经济向低碳、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博爱县站在构建“全域旅游”的新高度上,充分认识造林绿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博爱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活动。同时,该县把绿化造林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为确保造林质量,该县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和任务,县林业部门专门负责苗木、地膜的采购工作及技术指导;寨豁乡、柏山镇等负责地块协调工作,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保证义务植树活动顺利进行;各有关单位负责树木的栽植、管护等工作,明确任务、落实人员到指定位置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同时,该县严格按照植树造林工作的相关要求,努力做到“拉线栽植”,纵横成行、整齐划一,做到随栽随浇,浇后扶正、踏实、封堆、覆地膜,栽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除草,确保树木成活率。
同时,该县积极创新投资主体和植树主体,明确产权,树立“让有钱人种树,让种树人致富”的理念,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专业公司、合作社等进行造林,解决县乡两级财政资金不足、投入单一等问题;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推行林地返租倒包、林地置换、林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方式,使土地集中连片,吸引社会力量造林;在强化造林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经济效益,将植树造林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益,努力实现专业公司等相关机构的经济效益、农户的收益以及绿化造林的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据悉,该县今年计划完成森林培育12150亩,其中太行山绿化3000亩,中央补贴农户造林1000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00亩,森林抚育4000亩,省级山区及平原沙荒地造林3950亩。同时,完成高速公路绿化150亩,道路绿化642亩,村镇绿化438亩,农田防护林883亩,城市公园绿化120亩等。
目前,该县有关部门已成立督查组,对该县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不间断督导检查,并将于4月和10月份,分别对全县各单位新栽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等进行初验和复验,严把造林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