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网谈丨安全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筷:想说爱你不容易
焦作网全国123位全省第六位
莫让幼儿教育小学化
健康生活从呵护脊柱开始
滑轮少女与安全赛跑
“一岗双责、党政同责” 之安全管理全员化
我市召开安监系统年度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武陟县强力抓好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连载)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边是传统文化习惯 一边是文明科学用餐
公筷: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本报记者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一双筷子,能拉近亲情,传递情感,感受温暖,增添和谐。

  但是,近日杭州一对父女为了一双公筷闹翻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让父亲摔了碗女儿受了委屈的,真的是那一双公筷惹的祸吗?

  网友【乐琪】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父辈的受教育年代和饮食习惯,与子女们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儿女们接受了新时代的教育,提出一种让吃饭更卫生的方式,也无可厚非。不过,一旦沟通不畅,就容易出现帖子中闹僵的情况。

  记者调查

  受访者基本不使用公筷

  记者在采访中有不少市民直接表示,中国人历来的饮食习惯,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提出用公筷,实在有点伤害家人的感情。

  网友【春天花会开】说:“加上爷爷奶奶,我们一家共有七口人吃住在一起,其乐融融,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提出用公筷的事。”对于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在接受记者采访的20位网友中,基本一致认为:“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实在太麻烦了。”不过也有一些家庭,家中有人身体有特殊情况,比如患有甲肝、乙肝,就会自觉使用公筷。

  网友【快乐无边】坦言:“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接受的,不是那一双公筷,而是那个眼神、那种腔调、那种态度。”

  专家解读

  为了全家健康,建议使用公筷

  “一边是家庭亲情,一边是卫生习惯。在家使用公筷,从亲情上来讲,有些过意不去。中国的家庭餐桌文化就是这样,如果年轻人提倡分餐制,老人会觉得伤心。但是,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使用公筷是正确的。”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医生石威举例说,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在胃部生存的细菌,只有经过检查才能得知是否存在,而该细菌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感染者往往是因为吃了被污染的东西,或接触了被污染的东西。病从口入,中国人普遍喜欢聚在一起吃,所以感染几率要比发达国家高。建议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最好使用公筷或分餐制。

  网友热议

  “社会在进步,饮食习惯也要不断改进,一双筷子尽显亲情,但是更要注重饮食卫生,可碍于一家人的面子,实在是张不开口啊。”网友【平凡的世界】表示无奈。

  网友【他山之石】说:“我认为,倡导文明科学用餐,跟亲情是不冲突的,只要掌握合适的语气和方法,相信家人都会理解的。为了你、我和他人的健康,请使用公筷。”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