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筷子,能拉近亲情,传递情感,感受温暖,增添和谐。
但是,近日杭州一对父女为了一双公筷闹翻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让父亲摔了碗女儿受了委屈的,真的是那一双公筷惹的祸吗?
网友【乐琪】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父辈的受教育年代和饮食习惯,与子女们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儿女们接受了新时代的教育,提出一种让吃饭更卫生的方式,也无可厚非。不过,一旦沟通不畅,就容易出现帖子中闹僵的情况。
记者调查
受访者基本不使用公筷
记者在采访中有不少市民直接表示,中国人历来的饮食习惯,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提出用公筷,实在有点伤害家人的感情。
网友【春天花会开】说:“加上爷爷奶奶,我们一家共有七口人吃住在一起,其乐融融,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提出用公筷的事。”对于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在接受记者采访的20位网友中,基本一致认为:“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实在太麻烦了。”不过也有一些家庭,家中有人身体有特殊情况,比如患有甲肝、乙肝,就会自觉使用公筷。
网友【快乐无边】坦言:“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接受的,不是那一双公筷,而是那个眼神、那种腔调、那种态度。”
专家解读
为了全家健康,建议使用公筷
“一边是家庭亲情,一边是卫生习惯。在家使用公筷,从亲情上来讲,有些过意不去。中国的家庭餐桌文化就是这样,如果年轻人提倡分餐制,老人会觉得伤心。但是,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使用公筷是正确的。”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医生石威举例说,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在胃部生存的细菌,只有经过检查才能得知是否存在,而该细菌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感染者往往是因为吃了被污染的东西,或接触了被污染的东西。病从口入,中国人普遍喜欢聚在一起吃,所以感染几率要比发达国家高。建议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最好使用公筷或分餐制。
网友热议
“社会在进步,饮食习惯也要不断改进,一双筷子尽显亲情,但是更要注重饮食卫生,可碍于一家人的面子,实在是张不开口啊。”网友【平凡的世界】表示无奈。
网友【他山之石】说:“我认为,倡导文明科学用餐,跟亲情是不冲突的,只要掌握合适的语气和方法,相信家人都会理解的。为了你、我和他人的健康,请使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