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郑晋峰、陈国锋)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安排,集中时间、人力、物力,深入农村、社区和流动人口家庭,为流动人口送政策、送宣传、送温暖,突出“关怀关爱、优质服务”主题,扎实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专项行动。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保障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各项法定权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版面、设立咨询台,深入流动人口就业、居住集中地以及火车站、汽车站、市民广场等,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文化大院、宣传专栏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文艺会演时机,编排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小节目,使群众在欢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以学习、宣传为抓手,多次集中流动人口及管理人员开展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政策的知晓率。截至目前,全市共悬挂宣传横幅839条,制作宣传版面367块,开展咨询活动244次,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咨询台82个,展出流动人口证件办理须知等版面80余块,举办培训班178期,培训人员4625人次。
全面排查,澄清底数。春节期间流动人口集中返乡,是开展流动人口清查清理、澄清流动人口底数、督办婚育证明的最佳时期。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依托村民委员会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等,通过与相关部门信息比对和入户调查,进行了多方位、多层面的清理清查,对流出人口及返乡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漏档漏管对象及时纳入管理,进一步核实了流动人口生育、节育等计划生育基本信息,规范和完善了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和流动人口计生档案。同时,对未返乡人员进一步澄清流入地点、从业地点、居住地及联系方式,掌握流动人口生育、节育及办证、合同签订、报告单通报等情况,及时做好信息变更登记和录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核查返乡流动人口16822人,其中成年育龄男性9718人、女性7104人、已婚育龄妇女4514人。
优质服务,健康关怀。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比较多和广大育龄群众较清闲的有利时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聘请卫生部门的妇科、儿科专家,组织技术服务人员,为流动人口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本着“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分类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定点康检和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四术”、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科病检查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为1661名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了免费技术服务,其中康检1535例、上环60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6例、免费发放避孕套2万余只。
帮扶慰问,亲情服务。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对辖区在流入地过节的流动人口、返乡农民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进行系统核查,全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积极协调财政、民政、劳动、教育、红十字会等部门,开展对困难流动人口计生家庭的慰问、帮扶活动。对重新排查出的辖区流出独生子女户,为其父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截至目前,全市共慰问流动人口家庭516户,发放慰问金15.2万元;帮扶流动人口292户,帮扶金额达12.46万元。
畅通渠道,便民维权。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均设立维权投诉信箱,公布维权电话,建立健全了值班制度、接待群众信访服务承诺制度、群众投诉登记处理制度,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在政务公开栏内公开办证程序和流动人口享有的合法权益内容。全市共公布维权电话149部。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和《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证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315份,补办43份,换证240份;办理一孩生育证29份、二孩生育证4份、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