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刘佳晖)昨日,记者从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去年,我市共查办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件1656件,涉案金额331万元,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风险和隐患。今年,我市将优化监管模式,大力推行日常监管网格化,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保障百姓的餐饮、用药安全。
饮食用药安全关系群众的生命健康。去年,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狠抓治理整顿,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药品、保健食品、互联网药品交易、医疗器械等为重点,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19个专项整治,责令整改2324家次,查办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件1656件,净化了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着力抓日常监管,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完成食品抽检1196批次、药品医疗器械抽检891批次。在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和“透明厨房”活动的同时,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推进质量认证,12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377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了GSP认证。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和手段,大力推行日常监管网格化,分化区域、定人定责,加大督导检查、跟踪检查、飞行检查、暗访检查、市场巡查和执法抽检的频次和范围。我市还将针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内容,进行对比检查,形成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监督整改的风险管理模式,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打击违法犯罪。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关键。今年,我市将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和技术检测能力,推进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完善装备配置,重点配置应急执法装备、快检和取样执法装备等,完善“12315”投诉举报信息化系统、行政审批信息化系统,加快市级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同时,强化应急处置,完善、细化各类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开展突发事件检测预警工作,推进市县两级应急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真正建立职能与责任相一致、资源与工作相协调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
今年,我市将推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形成可倒查、可追责的监管体系。严查企业索证索票和生产经营记录,对生产品种坚持全覆盖抽检;利用电子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的餐饮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对企业的全程监管;完善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实现药品应用全品种全覆盖,推进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
此外,我市还将建立安全风险告诫制度,定期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估,总结、分析风险防控状况,做到对风险隐患的有效监控。我市各级食药部门还将与公、检、法等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办案、疑难案件协商、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增强行政执法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