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大力实施水系工程,引黄入焦干渠正式通水,初步形成了18.5公里的大沙河湿地景观带和灵泉湖等数千亩水面,新河治理、蒋沟河改造、吴泽湖等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坚持生态为民,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着力构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林业生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城管职能向农村延伸,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管理体系……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示范区如今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构建水系 彰显魅力
示范区紧紧抓住我市水系建设的机遇,在服务好全市水系建设的同时,主动与市水系建设项目对接,大力开展城市建设。
站在焦晋高速焦作南站入口制高点,站在迎宾路大沙河大桥制高点,站在新河商务区制高点远眺,湛蓝的天空下,整个城区格外美丽。新河、大沙河、蒋沟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使这座城市悠扬而灵动;楼群鳞次栉比,道路整洁平坦,见证了城市建设者的辛劳……
站在苏家作乡境内的南水北调工程大沙河倒虹吸制高点眺望,跨越苏家作乡、阳庙镇近11公里的南水北调主干渠犹如一条巨幅彩带,在示范区西部划出一个半圆形。11座桥梁、4个倒虹吸、2个供水涵洞、2个提灌站……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连起来,夜晚华灯初上之时,在一渠两岸构成亮丽的风景线。
我市“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蓝图让人陶醉,而四廊、六脉、三环、五库、六湖大多与示范区有关。结合全市水系规划,本着“外部大循环,内部小循环,河湖相连,河渠相通”的建设要求,示范区核心区规划6条景观河,分别是韩公路景观河、世纪路景观河、市政广场中心东西向景观河、南海路景观河、怀府路景观河、凯旋路景观河。目前正在全程修建沁泉河、碧水河,将新河、大沙河南北连通,形成新河、沁泉河、碧水河、大沙河大循环。西部将以沁泉河为主干,与韩愈路景观河、市政广场中心东西向景观河、南海路景观河串连,融合贯通;东部将以碧水河为主干,与碧莲湖、世纪路景观河、南海路景观河串连,融合贯通。同时,将修建改造蒋沟河,形成自然生态景观河,为大沙河以南区域开发建设创造优良自然环境,提升土地价值。此外,示范区将分期分批把未建的水系河道逐步修通,形成多点供水、多点出水、网状连接,既有小循环,又有大循环,同时达到排涝、观景两个目的;将以水系为依托,规划发展以文化休闲、商务办公、旅游集散、健康养老为主要功能的水岸经济。
产城融合 宜业宜居
为加快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示范区提出了“一城一区一改造”的工作重点。“一城”就是新区新城,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一区”就是产业集聚区,重在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与新城建设融合发展、互动发展的局面;“一改造”就是城中村改造,重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为加快推进“一城一区一改造”,示范区确定了六项重点工作,即全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做大高成长性服务业、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产城融合,产业发展是支撑。示范区确定实施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行动,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2014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2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突破17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产城融合,设施建设要先行。示范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依据总体规划,确定“十纵八横”城市干道路网框架,建成城市道路83公里,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建成县、乡道路296公里,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推进城市功能区转型升级。开工建设三维城市综合体,启动新河中央商务区建设,推进集中连片开发,着力建设有特色、高品位的城市功能区。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发挥教育、住房的牵动作用,开工建设投资3.9亿元的韩公教育园区,规划建设示范区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示范区分院等项目,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作。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拓路径。示范区规划建设了以休闲观光体验为主的5个都市生态农业园,打造了以蒙牛为龙头的百亿乳品农业产业群,促进了农民转移、农民增收。同时,在各园区内建成基层农技站、植保站和水利服务站,逐步建立了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乡村靓丽 生态和谐
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示范区,示范区去年以来开展了以净化、美化、绿化、亮化、规范化、精细化“六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示范区创建行动,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目前,这项工作不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建立健全了环卫管理长效机制。
城乡净化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保洁相结合。在集中对辖区所有道路、沟渠、房前屋后等处陈年垃圾、污水粪坑进行集中清理,确保乡村环境短期内大变样的同时,示范区各乡镇(街道)和村建立了“四有一落实”制度,即有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有一整套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按照每1000人有2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保洁队伍,有垃圾筐、垃圾车、垃圾掩埋坑等基础环卫设施,落实保洁员经费。采取村里出一点、乡镇(街道)拿一点、区里补一点的办法,筹集保洁人员经费,确保卫生保洁常态化。
城乡绿化坚持改善生态与打造景观相结合。示范区重点抓好辖区主要道路、引黄入焦干渠、沙河、蒋沟河等重点区域绿化;各乡镇(街道)对辖区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进行绿化,引导家户栽花种草,改善居住环境;区直各单位和驻区单位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做好单位院落绿化工作,形成独特景观。
城市亮化坚持街景亮化与高层亮化相结合。示范区大力实施亮化工程,住建、供电等部门抓好干道路灯亮化,住宅小区、驻区单位等抓好高层建筑亮化,各企业抓好企业内部亮化,形成了以路灯为主体、高层建筑亮化为辅助、公园游园亮化为点缀的亮化格局。
城市管理坚持日常管护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示范区对辖区的人行道花砖、道路坑槽及交通标志等,做到及时修补、及时清洗、及时维护,时刻保持整洁有序,于细微处体现城市之美。
“美了,家园变美了!和谐了,社会变和谐了!”这是示范区群众由衷的感叹。